派出所门口?事主被偷电动车和手机到派出所报案竟发现电动车和手机就在派出所门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2023年7月12日说起。当天22时许,事主叶某业赶到经开区公安分局东简派出所报警称,自己在某超市买包烟的功夫,其停放在超市门口的电动车以及放在电动车上的手机就不翼而飞了。正当民警欲与事主叶某业前往现场调查时,叶某业猛然发现其被盗的电动车赫然出现在派出所门口。民警顾不上惊奇,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现场勘查判断这确实是一宗盗窃案件。经过进一步的综合分析研判,办案民警最终锁定了盗窃嫌疑人吴某仁。经缜密侦查,办案民警于9月5日成功将吴某仁抓获。经审讯,原来,7月12日21时许,吴某仁在东简街道某超市买东西出到门口时,发现一台蓝色电动车未上锁并且车钥匙留在车上。吴某仁因工作不顺心,并且因为酒后的冲动,为了发泄情绪,临时起意想将电动车占为己有。随后,吴某仁将电动车直接开回其住处,期间吴某仁还发现电动车车兜处有一部手机。回到自己住处后,吴某仁酒醒了不少,回想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发现,心里非常害怕。于是,吴某仁当天就将电动车及手机放回到派出所门口,本以为将偷的东西归还自己就没事了,没想到民警还是找上了门。目前,吴某仁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警方提醒:请大家在停放电动车时,注意以下几点:1、电动车一定要停在有人看管的地方。2、离开时一定要记得拔钥匙,锁电门以及上大锁,有报警器的打开报警器。3、电动车骑手为图方便,喜欢随手将手机放在电动车储物格里,这样很容易被小偷盯上。外出时,请妥善收好自己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不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4、车主在发现电动车被盗后,一定要及时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掌握被盗时间地点,收集更多线索,为下一步的精确打击、追回提供研判依据。来源:湛江经开区公安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神兽们终于回归校园了除了“万兽归笼”的普大喜奔之外许多家长更担心的是新学期=“生病魔咒”由于部分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受到病原体侵袭的几率较高,容易患水痘等常见传染性疾病。因此水痘常在托幼机构、学校引起聚集性发病!要如何做好日常预防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先来认识水痘吧传染性极强,被称为“见面传”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临床表现为身体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最后形成结痂。01传染源人是唯一传染源,水痘和带状疱疹病人都是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0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胎盘传播。或吸入急性水痘或带状疱疹感染者水疱内的液体而感染。0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1~14岁高发,未得过水痘且未接种水痘疫苗等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几乎“见面传”。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但它并非儿童专属疾病,成人一旦感染,症状可能比儿童严重,病程也要比儿童长一些。感染后皮疹症状如何?01潜伏期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大约经过2个星期的潜伏期。02发病初期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很多家长误以为是感冒。03出现皮疹发热后约1到2天身体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发生在胸、腹、背部较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一开始是红色斑疹,后向丘疹、疱疹演变,最后形成结痂。有时也能在口咽部、结膜和角膜等黏膜上发生损害。皮疹疱疹期有明显的瘙痒,如挠抓后继发感染,则可留下轻度凹痕。整体病程大概需要2周时间。如何做好预防?家长可以这么做1、带小孩接种疫苗接种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仅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者随时间延长仍可能得水痘(症状较轻),而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可大大降低此情况发生的概率。水痘疫苗免疫程序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次,4岁~6岁接种第2剂次。未完成2剂次者,补齐2剂(≤14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4周)。2、勤通风注意勤开窗、多通风,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3、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4、注意清洁消毒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用品/玩具/餐具,应采用紫外线、暴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5、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水痘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期间避免抓破疱疹,健康儿童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托幼机构、学校可以这么做★日常篇1、加强晨午检由校医等专业人员做好晨午检工作,应每天跟踪学生因病缺勤情况,发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时,引导其就医。2、做好消毒清洁常开窗通风,每次有效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重点对课桌椅、玩具、门把手、卫生间等场所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3、培养学生卫生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个人习惯。★发生病例时1、及时报告托幼机构、学校发生水痘病例时,应立即报告校医,暂停病例与其他学生接触,及时就医。2、落实隔离措施严格落实病例隔离措施,病例应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方可返校,一般需要2周时间。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病例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粘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发生聚集性疫情时1、配合调查处置托幼机构、学校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时,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置。2、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每日擦拭消毒课桌椅、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特别是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校车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3、减少聚集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应减少或取消大型活动的举办,避免人群聚集。来源 | 南方+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9月2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中国疾控中心: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假期,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中秋国庆假期前后疫情防控2023年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相连,群众出行意愿较强,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风险增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如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排除个别地区发生新冠、登革热等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在充分保证群众正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二、强化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疫情输入风险海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健康申报核验、新冠核酸抽检等措施,加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动态监测,对测序发现的新型变异株及时通知属地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病媒生物消杀,严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加强有猴痘样症状或相关异常健康申报的入境人员排查,及时发现猴痘输入病例。各地要引导出境商务、旅游等人员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境外感染风险;归国后应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出境史。三、强化监测预警,确保及早发现疫情各地要加强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假期前应强化疫情形势风险研判,查短板补漏洞,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假期期间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实时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假期结束后应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做好学校、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疫情监测,严防疫情反弹。各地要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强化重点环节防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一)加强旅途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单位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运输组织保障工作。客运场站要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增加或开放进站和安检通道,引导乘客有序进站乘车乘船,减少旅客拥堵和等待时间。做好客运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倡导旅客在客运场站和乘坐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二)加强旅游活动疫情防控。各地旅游景区要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及时动态疏导客流,避免室内场馆大规模人员聚集。加强室内场馆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的通风换气,强化旅游景区饮用水、食品和环境卫生管理,适当增加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的清洁消毒频次。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三)加强重点机构疫情防控。各地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假期期间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加强日常防护和环境消毒,落实探视人员科学佩戴口罩等防护要求。学校要加强假期结束后返校师生的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病例报告等措施,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做好排查,严防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四)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各地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要根据当地蚊媒、鼠类等重点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灭鼠工作,加强病媒防制和源头治理,为防控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创造良好环境。(五)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各地要强化新冠和其他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管理、疫点疫区消毒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疫情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中国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地方聚集性疫情处置的技术支持,尽早阻断传播链条,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五、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科学防控意识各地要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根据本地疫情特点深入开展新冠、流感、登革热、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群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提醒外出人员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提醒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的人员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提醒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倡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假期暂缓出行。六、强化诊疗服务,全力做好病例救治各地要统筹调配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加强门急诊、发热门诊、儿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力量,确保中秋国庆假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鼠疫、猴痘、登革热等传染病的诊治能力,落实“四早”要求。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要求,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管理,做好医患个人防护,有效避免院内感染发生。七、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压实“四方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保持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转,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协调,坚持“多病共防”,确保群众健康平安过节。各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推动行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各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倡导个人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二)加强应急值守。各地要加强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值守,细化疫情防控措施,聚焦重点时段、重点环节,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杭州亚运会举办地区要加强与相邻地区的疫情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各地发现有关疫情信息和线索时,要第一时间向杭州亚运会举办地区通报,共同做好赛事期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三)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对宾馆、客运场站、商场超市、旅游景区室内场馆等公共场所消毒、通风换气的监督检查,强化旅游景区和餐饮服务单位饮用水、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用具、饮用水、食品等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国家疾控局代章)2023年9月22日《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一、《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较长、群众出行意愿较强,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不放松、不加码,压实“四方责任”,坚持“多病共防”,强化联防联控,在充分保证群众正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二、中秋国庆假期前后全国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如何?2023年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由于中秋国庆假期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风险增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在落实好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预计假期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三、群众假期出行应注意哪些事项?一是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二是旅途中,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假期出行期间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三是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四、《通知》针对中秋国庆假期前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一是强化关口前移。强化入境口岸检疫查验、病媒生物消杀等措施,加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动态监测,降低新冠、登革热、疟疾、猴痘等传染病输入风险。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各地假期前要强化疫情形势风险研判,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假期期间要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实时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假期结束后要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做好重点机构疫情监测,严防疫情反弹。三是强化重点环节防控。交通运输单位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运输组织保障。旅游景区要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避免室内场馆大规模人员聚集。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要加强假期探视人员管理,学校要加强假期结束后返校师生的健康监测。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各地要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根据本地疫情特点深入开展新冠、流感、登革热、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群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五是强化诊疗服务。各地要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加强门急诊、发热门诊、儿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力量,提高传染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管理,做好医患个人防护,有效避免院内感染发生。五、《通知》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提出了哪些要求?一是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继续保持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转。二是强化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值守,聚焦重点时段、重点环节,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三是加强对宾馆、客运场站、商场超市、旅游景区室内场馆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来源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9月22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在落实好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预计假期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通知》指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相连,群众出行意愿较强,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风险增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如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排除个别地区发生新冠、登革热等聚集性疫情的可能。2023年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在充分保证群众正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登革热流行情况如何?新冠、流感又有“抬头”趋势?假期出行需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目前广东处于登革热流行季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此外还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热门诊就诊量现上升趋势出现新冠和甲流共同流行近日,话题“全国都在咽喉炎吗”登上热搜。记者从多家医院感染科、儿科专家获悉,近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有上升趋势,以新冠病毒感染和甲型流感感染为主,患者主要是儿童和年轻人,绝大部分症状较轻。“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量确有增加,就诊发热患者的症状以全身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乏力为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近期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共同流行的情况,绝大部分患者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赵祝香分析,正值季节交替,开学后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同时一部分人没有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感染甲流的概率就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之所以增多,彭劼认为,是与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有关。“目前,门诊还是‘二阳’患者为主,且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这是由于EG.5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增强,人体的免疫记忆可以缓冲毒株的毒力。”彭劼说。多位专家表示,由于临近中秋国庆假期,人口流动量会大幅增加,疫情可能会出现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总体来讲,疫情防控形势还是平稳可控的。只要公众及时接种疫苗,做好预防感染措施,就不必紧张。发热、咳嗽建议暂缓出行外出做好防蚊虫叮咬假期出行前,公众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旅途中,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假期出行期间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来源 |国家疾控局、北京日报、南方+、广州日报、广东疾控、广东卫生在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9月25日获悉,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钻完井液工程软件在南海西部海域全面铺开应用,该软件精准模拟井下复杂情况,指导钻井液施工方案调整,钻进时效大幅提升,为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历经多年研发,该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完井液工程软件,其在静态模拟精度上已经达到98%以上,动态水力学算法精度更是达到国际顶级同类型专业软件水平,能够基于国际先进的井下水力学工程建模算法,对井下循环温度、当量密度、清洁效率进行全方位模拟,结合钻井液性能连续测量仪器,实现对井下水力学的远程监控,预测并减少井下各类复杂问题,助力作业者进一步规避作业风险,为提高钻井时效提供重要保障。(图文—吴晓婷 田野)融媒体编辑:唐诚敏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