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今日辟谣(2025年6月27日)

2025年6月27日辟 谣广东肇庆、云浮通报目前水质正常、供水正常详情:近日,受暴雨洪水冲刷尾矿影响,广西境内柳江出现锑浓度异常情况,网上随之出现“广东肇庆、云浮水源被污染无法饮用”等信息。经核查,上述网传信息系谣言。6月26日,广东肇庆、云浮均发布通报称,目前西江肇庆段、云浮段及饮用水源水质均正常,肇庆西江沿线各水厂、云浮各水厂出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两市供水正常。目前,肇庆市、云浮市已及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Ⅲ级应急响应,加强水质应急监测,科学应对处置。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不要恐慌,不信谣、不传谣。(来源:“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科普暴雨洪水过后就安全了?这些隐患同样危险!详情:洪水过后没有开封过的饮料、矿泉水,赶紧扔!当洪水接触到饮料瓶时,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能通过狭窄的空间(如瓶口螺纹处)自动流动,就算不打开瓶盖,脏东西也能从瓶子里进去!除了泥沙,洪水可能携带农药、化肥、工业废水等各类污染物,这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污染性,都会进到饮料瓶子里去!洪水过后切勿直接饮用河水、地下水等各类生水。要将水煮沸后再饮用。同时,要清洁装水的容器,如缸、桶、锅、盆等,以防污染。煮饭、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应使用干净水源。洪水还可能导致食品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因此,不要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这会增加感染水源性疾病的风险。要避免食用任何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应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也不应食用淹死或病死的动物。尽量不食用剩饭剩菜,冰箱如断电,冰箱中的食物最好就别吃。洪水过后,往往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这两类要当心。一要警惕虫媒、鼠媒等传染病,即老鼠和虫子传播的疾病。住所纱窗应及时进行修补,可使用蚊帐等防蚊虫。室外建议穿干爽的长衣裤,暴露的皮肤涂抹防蚊剂,扎紧裤腿、袖口防虫类叮咬。二要谨防感染皮肤病。暴雨过后,蹚水容易让细菌从皮肤毛孔趁虚而入。应第一时间擦干身体,防范真菌和细菌感染。清污时,如果被污水、泥沼中的锐利、坚硬漂浮物划伤,感染风险大。需尽量先用干净的水源冲洗伤口。如果伤口不是特别深,可先用碘酒、酒精等进行消毒,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简单处理后,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通 报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详情: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重拳打击编造虚假灾情、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6月26日,公安部公布8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案例一:左某明编造传播“云南芒市地震4.7级,余震超千次”灾情谣言案。案例二:单某裕等编造传播“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地震5人遇难”灾情谣言案。案例三:李某雷编造传播“新疆和硕县4.6级地震导致房屋倒塌”灾情谣言案。案例四:谢某泽编造传播“河南南阳发生致14人遇难火灾”火情谣言案。案例五:赵某洛编造传播“河南南阳宛城区麦田着火”火情谣言案。案例六:黄某凤编造传播“广西桂林灵川县突发山洪13名露营者被困”灾情谣言案。案例七:王某龙编造传播“重庆地铁滩子口站发生坍塌”险情谣言案。案例八:廖某臣编造传播“广西阳朔县兴坪镇在建桥桥梁桥墩垮塌”网络谣言案。(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详情: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06-27 19:40:38
新闻图片
广东省盐业集团徐闻盐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动工 赋能徐闻高质量发展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许婧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5-06-27 18:48:06
新闻图片
湛江西南医院成功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骨科手术迎来“钢铁侠”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许婧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5-06-27 18:48:05
新闻图片
银龄护眼正当时 白内障诊疗迎来“精准+惠民”新时代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许婧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5-06-27 18:48:04
新闻图片
粤西首个大型文化地标——湛江文化中心三馆即将启幕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许婧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5-06-27 18:48:03
新闻图片
点亮星途 为孤独症儿童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许婧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5-06-27 18:48:02
新闻图片
以重塑“未来媒体”构建“媒体未来” 广东媒体系统性变革新意何在?

中国媒体的“南风窗”再迎新风——6月24日,南方报业、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四家广东主流媒体同步推出自身系统性变革方案,标志着广东全面吹响了主流媒体深度变革的冲锋号。  于无声处听惊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其媒体始终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壮大,这一次以“创新求变、瘦身健体、重塑优势”为目标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打破了一个时期以来“单点突破”式的改变,剑指主流媒体开展系统性重构,推动主流媒体实现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生态的全链条革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环顾当下,互联网媒介冲击、传播方式颠覆性改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主流媒体被“边缘化”之忧近在咫尺。浪潮中,逆水奋楫者有之,激流勇退者有之……也正因如此,广东这场事关主流媒体前途命运的“自我革命”尤为引人关注。  全媒体时代,系统性改革的蓝图将如何在南粤绘就?守正创新之下,如何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重塑?  这不仅是广东主流媒体当下要破的“发展题”,更是关乎主流媒体兴衰与存亡的“必答卷”。  因何而变:化变化之局为重塑优势之机  “重塑优势。”  这是本次变革主要目标之一,也一语道出了广东主流媒体辉煌的曾经: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一纸风行,脍炙人口的报道至今仍激荡人心;而早在90年代,广东卫视就凭借市场化节目引领风尚,成为一代广东人深刻的“媒体记忆”……身为中国媒体岭南重镇,广东不仅是媒体改革的先行者,更是一直置身事内、舆论风潮的引领者。  然而,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新平台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日益加剧。当既往传播优势不再,先行者能否继续引领风潮?这也正是广东媒体为何会全面率先启动这一场系统性变革的现实原因之一。  广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样也坐镇中国意识形态“南大门”,处于中西文化碰撞、舆论交锋的前沿。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广东自然更早感受外部舆论环境的变化,更肩负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好中国声音、讲好湾区故事重任。作为媒体探索先行者的广东,还能否继续在全新的舆论场上牢牢抓住主动权、话语权——从这个角度看,在这一轮变革中需要重塑的不只是媒介的传统优势,更需要重塑的还有广东媒体整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传播力和话语权。这也正是本轮改革中主流媒体差异化发展,分别从做好广东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到搭建垂直领域,再到构建全球经济观察体系等细分领域的重要原因。只有习惯于国际环境的真正“水温”,从效果导向出发,才有可能精细化做好国际传播。  纵观此次广东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不乏推出从生产全流程下手,推出大量“动真格”的颠覆式改革:南方报业推出20项改革计划、56条举措,涵盖内容生产、技术赋能、用户服务全链条;羊城晚报以“一个核心平台+七大业务集群+十二大IP”重塑架构……这其中,既是重拾“敢为人先”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回应新时代要求的必然之举——不仅要解决自身生存问题,更要为全国媒体转型提供“广东方案”。   回看广东主流媒体发展之路,既往厚重的生产基础犹存,人才积累依然厚实;着眼当下,改革动力依然强劲。广东率先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正当其时。‌  以何牵引:“以人为媒”激发导向变革  《羊城晚报》相关改革方案50次提到“用户”,南方报业集团则提出“直链受众计划”,以地化服务深度嵌入用户生活,推动把“受众”向“伙伴”转变,一起共创……梳理此次变革,我们能清晰地发现:虽媒体形态不同,实现目标路径各异,但主流媒体的“用户观”“受众观”较之前已经有了全新变化:对于把“用户”体验作为检验产品效果的“金标准”,将差异化服务受众作为实现改革目标的路径,已经成为广东主流媒体最为鲜明的共识。  透过各家媒体的改革方案,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更加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广东媒体“未来群像”:广东广播电视台将深耕“短视频+直播”主赛道,做强做优财经、民生、医疗、教育、养老、文旅、体育、美食等垂类产品;羊城晚报则推动“老广们”喜闻乐见的老牌报纸重返茶楼,专门打造“茶楼版”,甚至按照互联网用户圈层化改革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流媒体将互联网思维中重视反馈、注重受众的内涵转化为对受众、用户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在悄然引导主流媒体在变革中重新思考传播与受众的深刻联系。  当然,要同步打破对原有形态束缚和发展路径依赖,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一轮变革中,广东新型主流媒体却以终为始:既然有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新型媒体生态自然就有了新的“破题思路”。  锚定用户这一中心,产品也有了新的导向。“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各家媒体打破内卷,谋求差异化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建设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South客户端为龙头、内外宣一体化协同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将聚力打造羊城派客户端,实施羊城派全面改版改革,做大做强羊城晚报微博、“羊城晚报·羊城派”抖音号;广东广播电视台将触电新闻客户端升级打造为“粤TV”客户端,着力打造5个千万级账号领衔的核心头部矩阵;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对21财经客户端进行改版改革,将广东经视客户端升级为“经视频”客户端,重点打造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股市广播蜻蜓FM等2个千万级大号。  不久前,深圳传媒业掀起的系统性变革中,就以“用户为先”的改革理念为牵引,精简精办、做精做强现有主报、主频道及传统媒体版面节目,同时突出强调要根据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重建内容产品新形态新品类,重建传播效果的评价体系;而在省会城市广州,主流媒体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广播电视台也都重磅推出各自系统性变革实施方案,其中就不乏深耕在地、开拓垂类赛道等具体实施内容。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通过分众化、专业化、垂直化的内容来吸引特定受众,建立以“流量和效果”说话的内容评价体系,精准地描绘当下和未来的“用户群像”。  因此,此次广东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归根到底,就是一次从“载体驱动”到“效果驱动”的深层次的变革。它更加明确: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为牵引,将用户放在信息传播的核心位置,通过个性化定制、多元化传播,来满足不同用户的真切需求。无论是南方报业的“万物互联,万物生长”,还是羊城晚报的“为你派动”,其内核都是“以人为媒”,而媒体,则要使用从新闻“宣传者”到讯息“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如何成为更有效的“服务者”?观察此次变革,广东的主流媒体无一不把“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得到哪里”的理念融入变革之中,前所未有地正视新媒体对于服务受众的作用。这种革新转变不仅是传播渠道上的迁移和再认识,更是对用户触达效果的重新定义——主流媒体的主阵地,必须建在用户聚集的地方。  从助力广东荔枝产销,到赶赴台风第一现场带回基层党员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鲜活故事。围绕传播效果,主流媒体的“秀场”不在局限于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跨界融合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远,离群众的真切需求却越来越近。  回看广东主流媒体的这一波革新,背后的脉络愈发清晰: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以强化用户服务驱动内容生产的新传播,本质上更是回归用户需求、回归传播规律、回归使命担当的应变之道。以何应变:重塑主流媒体发展范式 再造“时代之舟”  以“数字+文化”为未来密码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即将拔地而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多家数字运营商合作,构建媒体算力资源中心……广东主流媒体向越来越多形态、新业态“跨界”伸出橄榄枝,既是广东媒体敢为人先的特点使然,更有着广东主流媒体对系统性变革趋势的清晰认识: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媒”,不仅仅是触达受众的媒介,更是百业赋能、又赋能百业的新生态。  在此次媒体系统性变革方案中,以数字化为“媒”,重构的是新闻生产与用户连接方式:南方报业建设“南方智媒云”,打通省市县三级融媒体资源;南方财经统一技术底座与数据底座,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这种转型不仅提升效率,更重塑了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方式——例如“小羊拍客”UGC平台、南方财经的“南财号”生态,均以数字化手段激活用户参与,构建“开放式生产”模式。   以新技术为“媒”,触达的是受众多样化的高质量产品需求:广东台与华为、腾讯共建实验室,研发超高清与AI应用;南方报业计划孵化百部AI微短剧;南方财经探索财经微短剧与智能问答……“技术+文化通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深度绑定,让AI等技术成为内容生产的“新引擎”的同时,也不至于走向“唯技术论”,以用户为导向,有血有肉的文化产品,正在通过主流媒体的“善用”,成为新品、精品涌现的新力量。  以效果导向为“媒”,打通的是“内容孤岛”向从“传播精品”的路。从“内容为王”到“内容+传播+服务”三位一体,坚守的既有深耕精品的初心,也强调内容与传播效果、服务价值的统一:南方财经以“投资资讯用户”“在地生活用户”精准划分需求;羊城晚报通过“评论工坊”培养网红评论员,强化舆论引导力。这种“用户需求—内容生产—效果反馈”的闭环,这些新探索,何尝不会成为在未来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次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我们不仅看到各家媒体在用户、数字化、新技术上做“增量”,也看到他们纷纷“刀口向内”,勇于整合效益不高、效果不好的载体、平台。删繁就简,并非一味淘汰减负,千淘万漉虽辛苦,为了是更聚焦优势平台,在受众和传播效果中铄出真金,也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朝着新的、更远的目标重新出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一条全新的“赶考之路”,只要变革就意味着向不确定性发起挑战。广东主流媒体的这场系统性变革,短期看是流量时代的“自我救赎”,长期看更是重塑主流媒体发展范式、继续担负先行探索重任的“集结号”。在技术狂飙的时代,唯有将人的价值置于变革中心,媒体才能穿越周期,真正成为“新时代的记录者、引领者”。而这,或许正是广东此次系统性变革最深刻的启示。(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5-06-27 12:03:55
新闻图片
湛江海湾大桥即将免费!建设时的珍贵影像,你见过吗?

雄伟的湛江海湾大桥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它不仅是横卧碧波之上的壮丽地标更是串联起两岸数十万市民工作、生活、梦想的纽带当我们享受这份便捷与壮美时可还记得这条钢铁巨龙腾飞之前的样子让我们通过一组照片共同回顾海湾大桥的建设历史正在施工的海湾大桥。从蓝图到现实一桥飞架东西1992年,湛江海湾大桥建设立项。然而,面对约2500米的壮阔海面,20米的深水航道,以及必须确保5万吨巨轮畅通无阻的要求,工程投资约12亿元,让多少人望海兴叹。海湾大桥通车前,湛江两岸人民靠轮渡过海。这一望,便是数年的沉淀与蓄力2000年2月广东省路桥公司与湛江交通桥公司签署合作经营合同连接两岸的希望,迎来转机2002年11月26日,海湾大桥举行开工奠基典礼。2003年7月30日机器的轰鸣取代了湛江湾涛声的低语湛江海湾大桥主体工程正式破浪动工!正在施工的海湾大桥。此后的一千多个日夜,这片海域成了来自五湖四海建设者们的战场。大桥水深达20m,基础深达104m、塔高达155.3m,能够抵挡5万吨巨轮撞击的设计,抗衡三百年一遇台风、八级地震,是广东继虎门大桥之后的又一工程丰碑。建筑工人与大桥合影。海湾大桥正式合龙前。2006年6月21日凌晨,海湾大桥合龙前的最后时刻。终于,2006年12月30日,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湛江海湾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傲然飞架东西!海湾东西两岸第一次被紧紧相连。2006年12月,坡头人民走上桥头,喜迎通车。成千上万的市民兴高采烈地来观赏海湾大桥雄姿。工程批复概算投资12.2亿元,实际投资约16亿元。项目全线包括长约3981米的湛江海湾大桥和约21公里的一级公路,成为连接吴川黄坡与湛江市区的交通动脉。海湾大桥通车后,相关人员在收费站前合影。从渡轮到免费通行的大桥迈向惠民新篇在未通车之前,连接坡头区与市区西岸的通道,是南油码头那几艘饱经风霜的旧渡轮。没有固定的停靠时间。只能估算着大约每半小时一班,渡轮上没有座位,所有的车辆和人群都要站在甲板上过海,拥挤而颠簸,这是当时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跨海工作者的日常。跨海工作者排队登上渡轮。海湾大桥的通车不仅彻底打通了困扰湛江多年的交通瓶颈让市区浑然一体平安、顺畅、快速地拥抱彼岸更是一座守护湛江发展的钢铁脊梁岁月流转,大桥巍然屹立,早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动脉。2025年7月1日,又是一个值得所有湛江人铭记的日子——海湾大桥正式取消收费!这一天,不仅卸下了过往通行的经济负担,更让这座承载着无数情感与记忆的桥梁,真正意义上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这是发展的馈赠,亦是民生的礼赞。曾经摇晃的渡轮,已驶入记忆的港湾而这座免费通行的海上飞虹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2025-06-27 11:31:38
新闻图片
湛江市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鉴于南海热带低压对我市影响已结束,依照《湛江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相关单位会商结果,市三防指挥部决定6月27日10时结束防风IV级应急响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近期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大,要警惕灾害滞后性影响,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加强对水利工程、公路、桥梁、涵洞等重点部位巡查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湛江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2025-06-27 1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