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4日)上午8时南海热带低压生成其中心位于台湾省鹅銮鼻南偏西方向约 325 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5米/秒)预计该低压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将于24小时内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7月5日午后,其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12至13级,33至38米/秒),并向我国台湾岛西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有可能于7日夜间到8日白天在上述沿海登陆,也不排除在台湾岛西南部沿海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据@广东天气消息,热带低压主要对海上有风雨影响,我省陆地以高温伴有雷雨天气为主:4日夜间-5日,南海东北部海面、粤东海面、台湾海峡南部海面风力逐渐增大到6~8级,阵风9~10级;6日,随着台风强度加强,上述海区风力将进一步增大到8~10级,阵风11~12级,台风中心附近海区风力11~12级,阵风13级。海上过往船只、海上作业、海岛和滨海旅游需注意安全,及时避风。7月4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简称“省三防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当前南海热带低压防御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强化三防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严格落实“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三防责任,督促各级各类责任人上岗到位,履职尽责,做好防风、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水文、海洋等预测预报单位要跟踪台风最新动态,实时监测风情、雨情、潮情变化,加强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及时将大风预警信息发给相关海域渔船、商船,提醒落实防风措施。各级防指要加强联合会商和检查调度,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和防御提醒,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强化海上防风措施。沿海各有关地市和农业农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实时掌握海上各类船只动态,加强监测,掌握底数,提前组织商船、渔船及时避开可能受影响海域,强化无动力船舶、危化品船、挖沙船、运沙船、客滚船等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7月4日20时前,珠江口以东(含深圳)海域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所有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回港避风,所有渔排养殖和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全部撤离,海钓船、潜水等休闲船艇和乡镇船艇等禁止出海。滨海旅游景区、跨海航线根据情况适时关停。加强与福建、浙江等省份对接,督促在东海区的我省渔船严格落实当地防台指令,确保安全避风。强化陆上防风防汛准备。各有关地区要强化以行业部门为主导的专业排查,紧盯在建工地、塔吊、广告牌等防风隐患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雷暴大风等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特别要紧盯假期旅游风险,加强滨海旅游景区、山区旅游景区、漂流娱乐设施、非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林场以及网红打卡点等重点区域安全管控,必要时坚决采取“关、停、转、撤”等刚性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机制,坚决开展“空屋行动”“净山行动”“挪床行动”,提前彻底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特别是重点影响区域乡镇基层要加强周末值班值守,及时准确报告灾情、险情信息。要提前向重点区域预置应急力量和装备,提前检查易灾、偏远镇村和有人居住岛屿卫星电话、370MHz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和应急电源,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重要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报告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热带低压来袭做好海上防风很重要“六个百分百”要落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公众号来源:广东应急管理编辑:湛江市应急管理局政宣科
2025年7月3日辟谣网传“广西隆林洪灾造成12人死亡”“广西隆林洪灾山体滑坡目前3人死亡”均为不实信息详情:7月3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广西隆林洪灾造成12人死亡”“2025年7月1日,广西隆林洪灾山体滑坡,给当地灾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目前3人死亡,1人受伤”,引发关注。经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核实,上述信息系谣言。6月30日至7月1日的强降雨造成隆林7条街道被淹、5处内涝,冲毁道路36.17公里,600余户房屋受损,紧急转移避险476人,但并无人员伤亡。目前,全县灾后恢复工作有序展开。(来源:“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辟谣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东莞市教育局通报东莞中考数学科目不存在考前试题泄露情况详情:6月30日,2025年东莞中考开考。7月1日下午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东莞市某校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并反映与中考数学科目试卷高度雷同,网上随之出现“疑似数学科目泄题”“东莞中考数学重考”等信息。经核查,上述信息系谣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东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表示,广东省中考命题教师均经严格遴选审查后从高校及各地市抽调,入闱命题各环节管理严密,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扎实,不存在考前试题泄露情况。经东莞市教育局排查,东莞市辖区内初中学校均未使用过网络发布的“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未发现东莞组考过程存在泄题情况。(来源:“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科普北京也出现“回南天”?专家:并不算是详情:近日,北京阴雨天气频繁,网民发布的照片显示,地铁步行通道的墙壁、地板上凝结出水珠,很像南方潮湿的“回南天”,#北京回南天#话题冲上热搜。气象专家表示,近期北京湿度确实比常年同期大,但这并不算是“回南天”。所谓“回南天”,是指每年2至4月出现在华南、东南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先冷后暖”导致的水珠挂壁现象。冬末春初,南下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开始增强。冷空气影响时,室内墙面、地板、物品等温度下降,而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上来,遇到回温滞后、偏冷的墙面、地板等的表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出水珠,形成明显的“回南天”现象。严格来说,北京前期没有冷空气导致的气温下降,因此不算“回南天”。(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通 报公安机关公布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详情: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编造传播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案例一:孙某自导自演“百万粉丝网红谎称本人遭勒索后自杀”网络谣言案。案例二:陈某编造传播“在工商银行购买的金条剪开发现杂质”网络谣言案。案例三:孔某芳编造传播“河南博物馆买讲解保进馆”网络谣言案。案例四:祁某伟编造传播“大同的黄花地被大面积毁掉,相关人员套取现金”网络谣言案。案例五:王某建编造传播“山西档案馆高薪急聘档案录入员”网络谣言案。案例六:朱某编造传播“安徽含山一河道将泄洪”网络谣言案。案例七:肖某福等人编造传播“河南一地大批人员聚集河流摸金摸铜钱”网络谣言案。案例八:狄某奇编造传播“山东一女子向丈夫索要5元买早餐遭拒后轻生”网络谣言案。以上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详情:公安机关公布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