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优势,从未式微。于海洋经济大省广东而言,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前不久,广东召开了一场事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规格会议——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再次被提及。经略海洋,广东“家底丰厚”:去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到27.3%。塑造“海上新优势”,广东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仍有“后劲”可期: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中,第二产业产值仅占比31.0%,低于全国35.8%的平均水平。如何更好发挥海洋经济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制造业龙头牵引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开放,是广东给出的新答案。塑造新优势,广东就要“跳出海洋看海洋”。7月1日,《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广东首部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以制度保障推动海洋经济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格局将更加清晰。而在前不久召开的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这是广东为不断扩大海洋经济“朋友圈”释放的明显信号。对内,泛珠三角区位优势为广东打造海洋强省提供了战略纵深、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核心支撑。加强与周边省份合作,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服务做好国内大循环的题中之义,更是广东突破海洋经济发展要素瓶颈,从“单打冠军”到“全域共赢”的筑基之举。作为港口大省,6个亿吨大港奠定了广东港口运输和外贸经济的厚实家底。而联通港口与广阔腹地的是479.4公里的疏港铁路和1619公里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这些年,广东将大湾区内外星罗棋布的大小港口重新“排列组合”,通过“一港通”“组合港”“并行港”等多种模式,为航运经济提供更多新动能。在琼州海峡,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每天都在上演:在“并行港”模式下,湛江港、深圳港和海南洋浦港等多个港口在同一条航线上并集不同类型的货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船舶装载率,减少了物流成本。不仅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便利化,也为广东与海南的双向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外,打造海洋强省,广东更要有“全球视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之一的广州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港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港口相连,152条外贸航线覆盖12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全球货物抵达南沙港,被输送至全国乃至再次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让千年商都焕发新生。扩大海洋经济“朋友圈”,不止于海上。一子落地,满盘皆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正是破解传统海洋产业融资难、推动产业升级的“活子”。《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广东涉海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完善,全省涉海企业总数已突破8万家。制度创新,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科技企业也助力“蓝色经济”扫清了障碍。在广东江门,海工装备“走出去”已经成为共识。政府组织企业联合打造“江门海工”品牌,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鼓励外资参与江门海工装备项目建设,努力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这是广东以开放姿态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服务国内市场,更要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缩影,让广东造、中国造全面融入全球海洋经济体系。经略深蓝,其命维新。当“蓝色引擎”被激活,驱动广东驶向深蓝之境,那么,每一次向海开放的抉择都将书写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奇迹。(总台记者 王志达 孔英璘)
今天(7月4日)上午8时南海热带低压生成其中心位于台湾省鹅銮鼻南偏西方向约 325 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5米/秒)预计该低压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将于24小时内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7月5日午后,其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12至13级,33至38米/秒),并向我国台湾岛西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有可能于7日夜间到8日白天在上述沿海登陆,也不排除在台湾岛西南部沿海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据@广东天气消息,热带低压主要对海上有风雨影响,我省陆地以高温伴有雷雨天气为主:4日夜间-5日,南海东北部海面、粤东海面、台湾海峡南部海面风力逐渐增大到6~8级,阵风9~10级;6日,随着台风强度加强,上述海区风力将进一步增大到8~10级,阵风11~12级,台风中心附近海区风力11~12级,阵风13级。海上过往船只、海上作业、海岛和滨海旅游需注意安全,及时避风。7月4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简称“省三防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当前南海热带低压防御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强化三防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严格落实“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三防责任,督促各级各类责任人上岗到位,履职尽责,做好防风、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水文、海洋等预测预报单位要跟踪台风最新动态,实时监测风情、雨情、潮情变化,加强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及时将大风预警信息发给相关海域渔船、商船,提醒落实防风措施。各级防指要加强联合会商和检查调度,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和防御提醒,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强化海上防风措施。沿海各有关地市和农业农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实时掌握海上各类船只动态,加强监测,掌握底数,提前组织商船、渔船及时避开可能受影响海域,强化无动力船舶、危化品船、挖沙船、运沙船、客滚船等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7月4日20时前,珠江口以东(含深圳)海域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所有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回港避风,所有渔排养殖和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全部撤离,海钓船、潜水等休闲船艇和乡镇船艇等禁止出海。滨海旅游景区、跨海航线根据情况适时关停。加强与福建、浙江等省份对接,督促在东海区的我省渔船严格落实当地防台指令,确保安全避风。强化陆上防风防汛准备。各有关地区要强化以行业部门为主导的专业排查,紧盯在建工地、塔吊、广告牌等防风隐患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雷暴大风等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特别要紧盯假期旅游风险,加强滨海旅游景区、山区旅游景区、漂流娱乐设施、非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林场以及网红打卡点等重点区域安全管控,必要时坚决采取“关、停、转、撤”等刚性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机制,坚决开展“空屋行动”“净山行动”“挪床行动”,提前彻底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特别是重点影响区域乡镇基层要加强周末值班值守,及时准确报告灾情、险情信息。要提前向重点区域预置应急力量和装备,提前检查易灾、偏远镇村和有人居住岛屿卫星电话、370MHz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和应急电源,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重要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报告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热带低压来袭做好海上防风很重要“六个百分百”要落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公众号来源:广东应急管理编辑:湛江市应急管理局政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