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今日辟谣(2024年5月14日)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4-05-142024年5月14日  谣言:扫码可领“2024年个人劳动补贴”?  真相:近日,有网民收到一封“2024年财政个人劳动补贴领取通知”的邮件,称“补贴政策仅限于1年内工资扣税满3个月以上的中国公民,收到通知后,请及时进行申请登记,逾期视为弃权领取”,要求使用微信扫描所附二维码,进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官方小程序”办理。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从未发放过所谓的“个人劳动补贴”,上述邮件为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途径,获取网民邮箱账号或手机号、微信号等,随后发送虚假信息,诱导群众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精心伪造的“官方”小程序或网站,并填写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通知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收到类似“扫描二维码或点击网站链接领取补贴”的信息或邮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随意在陌生网站上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余额等个人信息,防止造成财产损失。如不慎遭遇网络诈骗,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误区: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减少营养摄入来“饿死”癌细胞?  真相:尝试通过节食“饿死”肿瘤是不科学的。虽然肿瘤确实消耗大量营养,但通过限制营养摄入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患者身体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降低免疫力,反而为肿瘤生长提供了条件。正确的“饥饿疗法”涉及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或者通过介入疗法如动脉化疗栓塞术来直接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旨在精准攻击肿瘤细胞而非影响整体营养状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肿瘤患者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来源:科学辟谣)  提示:红火蚁已入侵12省份!多地多人被咬伤,严重可致死……  详情:近日,一种看似不起眼的蚂蚁,因接连造成伤人事件,引起广泛关注。5月12日,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提醒,随着天气转暖,一种外来入侵的害虫进入活跃期,那便是“凶名”远扬的红火蚁。  红火蚁已入侵12省份  7年新入侵344个县市区  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通体呈红褐色,外形与人们常见的蚂蚁相似,长约3毫米到6毫米之间,看起来其貌不扬。它被称为“世界公认的100种最具危险入侵生物之一”,并已被列入全国农业、林业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据介绍,红火蚁繁殖能力惊人,其巢穴常在草丛、农田、荒地、路边、公园等地出现。一个蚁巢里不止一个蚁后,把其中一窝巢穴清除后另一窝会重新过来,并不能真正断绝巢穴的繁殖能力、覆灭整个蚁巢。这也是红火蚁难以防治的问题所在。  敏感人群被红火蚁咬后或休克  如不及时就医或致死  红火蚁在新入侵地区非常容易形成高密度种群,一旦人或牲畜踩到蚁丘,它们就会倾巢而出,成群地爬到身上进行叮咬,攻击性很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介绍,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受伤部位会有持续灼热疼痛,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水泡破裂后又常会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  此外,大约有2%的人对红火蚁释放毒液中的蛋白有过敏反应,敏感人群会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和休克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园林部门提醒  不要在草丛、树下等潮湿、蚊虫多的地方逗留。  如遇大量聚集的红火蚁群不要用脚踩蚁巢或用手碰触。  发现疑似红火蚁的蚁丘(高于10厘米的松土堆),切勿随便扰动破坏,请及时向当地农业、林业技术部门报告,切勿自行处理,更勿尝试饲养。(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4-05-14 16:43:46
新闻图片
掌握急救技能 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

5月11日至17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14日上午,市120指挥中心和市第一中医医院共同携手,以“卫生应急进校园,学校家庭更安全”为主题,走进市三幼进行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防灾减灾和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来自市第一中医医院急救科的医生、护士给师生们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现场演示,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聚精会神地学习。紧接着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紧跟着展示人员的步骤,积极学习并掌握急救要点。随后,湛江市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也亲自为孩子们讲解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拨打120呼救,并强调了呼救时的关键信息,如地址、伤情、性别和年龄等。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一一进行场景示范,迅速掌握了这些知识。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旨在普及防灾减灾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弘扬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文化,为健康广东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广大师生和群众卫生健康素养。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傅萱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傅萱审核:吕小兰

2024-05-14 15:27:04
新闻图片
联合义诊暖民心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傅萱审核:吕小兰

2024-05-13 19:47:35
新闻图片
一线提醒:夏季户外活动应警惕蜱虫伤人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傅萱审核:吕小兰

2024-05-13 19:47:32
新闻图片
银发艺术团“声声”不息 以音乐之名礼赞中国梦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傅萱审核:吕小兰

2024-05-13 19:47:30
新闻图片
咏春少年同台“比武” 又燃又飒!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傅萱审核:吕小兰

2024-05-13 19:47:31
新闻图片
今日辟谣(2024年5月13日)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4-05-132024年5月13日  谣言:旅美大熊猫“洋洋”口吐白沫、饿得啃墙皮?  真相:近期,网传旅美大熊猫“洋洋”出现“口吐白沫”“呕吐”“饿得啃墙皮”等情况,引发关注。对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5月11日发文回应称,“洋洋”“伦伦”一家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网传视频中“口吐白沫”实为大熊猫在大量运动或走动较多的情况下,口边出现的白沫;“呕吐”实为大熊猫消化道内膜特有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包裹粪便后多余部分在肠道内集聚成团再排出体外的现象,排黏结束后大熊猫恢复如初;“饿得啃咬墙皮”实为大熊猫通过嗅闻、啃咬、磨蹭、抓挠等行为探索环境的常见行为。目前,“洋洋”“伦伦”一家并未发生“吃不饱”等情况,请大家放心。同时,按照中美合作双方的协议安排,旅美大熊猫“洋洋”“伦伦”一家的归国程序已启动,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中。(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  科普:近日发生在我国的红色极光是“假极光”?  详情:5月11日晚间,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甚至北京的部分地区,天空中出现了绚丽的极光。但跟以往在极区内看到的极光大多是绿色不同,发生在我国的极光主要是红色,难不成大家看了一个“假极光”?事实上,极光并非只有一种颜色,而是会像鸡尾酒一样分层。  极光是地磁暴的“副产品”,当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与地球相遇后,会和地球大气发生高速撞击,这一过程会产生微观的能量交换。以大气中的氧原子为例,它们会从撞击中接收一份能量,但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的特性,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只能容纳一定额度的能量,超过的部分都会再被释放出来,而释放的形式就是发光。  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绘制的人类观测极光示意图显示:在300千米以上,极光以浅红色为主;200—300千米以深红色为主;100—200千米以绿色为主;100千米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  因此,想在我国看到绿色极光,要等到太阳活动更加强烈,高能粒子轰击到中纬度地区距地面100千米左右的大气中时才有可能。(来源:科技日报)  提示:2024年4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2007.8万件  详情: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2007.8万件,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14%。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42.6万件,环比增长2.7%、同比下降42.5%;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151.1万件,环比增长46.7%、同比增长204%;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814万件,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10.8%。(来源:“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详情:  2024年4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2007.8万件

2024-05-13 17:10:59
新闻图片
“大嘴姐说亲团”第二场粉丝见面会来袭 鲜美湛江共谱爱情佳话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余楚文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4-05-12 19:33:34
新闻图片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湛江滨海医院表彰优秀护理工作者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余楚文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4-05-12 19:33:34
新闻图片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护理科普比赛活动 发展护士队伍 优化护理服务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余楚文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4-05-12 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