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卫生应急进校园 学校家庭更安全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7:33:20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卫生应急进校园 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5月22日,一场主题为“卫生应急进校园 学校家庭更安全”的防灾减灾卫生应急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在岭南师范学院火热展开。500多名师生参与了该项活动,共同学习卫生应急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在活动现场,各项急救知识的展示与培训成为了焦点。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和湛江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专业团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师生们传授了“心肺复苏”、“AED应用”、“海姆立克法”及“创伤紧急处置”等关键急救技能。同时,一辆满载应急设备的120救护车也亮相现场,让师生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并学习这些设备在紧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急救技能的培训,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中药和草药的鉴别知识宣讲环节。湛江中医学校的专业教师精心准备了各种中药材,现场教授师生们如何鉴别真假中药,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药的药性和功效。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岭南师范学院师生们的中医药知识,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活动由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湛江中医学校共同主办,共吸引了近500名师生参与。此次“卫生应急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师生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也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傅萱 洪潮通讯员:苏智铿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5:21:46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湛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参与部分计划’——生物多样日,你我共参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市爱鸟协会、寸金桥公园管理处在寸金桥公园正门广场举办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活动通过设立鸟类图片展、《生物多样公约》展板、开展自然游戏互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科普宣教,引导公众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劲飞 林锦严通讯员:穆红玲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1:14:35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中国·湛江 澳大利亚·凯恩斯举办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绘画摄影展

5月22日,“绿色发展·携手同行”中国湛江、澳大利亚·凯恩斯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0周年绘画摄影展在华侨城欢乐海岸湛江文化旅游展示中心举行,共展出170余件绘画和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以多元化影像记录和细腻笔触展现了凯恩斯和湛江两市的城市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凝结了两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绿色发展、携手同行的愿景。2004年,湛江市与澳大利亚凯恩斯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凯恩斯市成为湛江市首个国际友城。为欢庆两市结好20周年,深化友谊与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推进友城交往提质增效,双方联袂在两地举办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绘画摄影展。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赤 欧永南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0:25:55
新闻图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将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播出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0:16:59
新闻图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即将 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隆重播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探寻中国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讲好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历时三年,共同摄制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将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4年5月22日、5月23日在总台科教频道21:10档首播,于世界环境日6月5日、6月6日在总台社会与法频道21:50档重播。该纪录片分上下两集,每集50分钟,是中宣部2023年“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一、首部以4K生态纪录片呈现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名单之中;目前,在全世界大约还剩下6000头,其中约4000头栖息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河流入海口一带。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的美称。广东省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超过2000头中华白海豚,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纪录片首次以4K技术全景记录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繁衍历程,以生动的故事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保护与发展两大选择中的智慧与决心,以全新视角探寻中华白海豚繁衍生息的重要现实意义。二、《港珠澳大桥》原班人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三部曲纪录片《中华白海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海传媒集团合作摄制的“大湾区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和《人生能有几回搏》推出后,好评如潮,尤其在青少年中反响热烈,其中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白海豚》摄制团队由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原班人马组成。据总导演闫东介绍,十年前创作《港珠澳大桥》时,看到大雨中白海豚跃出海面的瞬间,直击心灵,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拍摄一部关于中华白海豚的纪录片,向世界讲好中华白海豚的故事。三、历时三年,出海百次,20位中外专家登陆银屏纪录片《中华白海豚》以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和保护为主题,坚持权威性、科普性、生动性、国际性四条创作原则,摄制组足迹遍及中国、美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国内外近 20 个城市,海上航行超过3600海里,共完成 120 多个 T 的珍贵影像素材。三年的历程,我们记录下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有到香港研究白海豚却意外结识了现在妻子的美国鲸豚博士杰弗逊先生;有和白海豚斗智斗勇的珠海淇澳岛的渔民老胡;有经常自嘲“只有疯子才会来研究这个(白海豚)”的祝茜教授;有身受重伤却顽强活了20多年、并生下三个孩子的白海豚妈妈“豚坚强”;还有一头白海豚妈妈驮着“伤逝”的小海豚,凄然远去的身影……我们在东南沿海的辽阔海域,用镜头捕捉到了中华白海豚多姿多彩的身影和它们在夜间捕食的珍贵影像;纪录了和白海豚亲密生活在一起的广西钦州三娘湾、广东湛江雷洲湾、广东阳江东平的渔民的日常生活;纪录了我国政府对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和担当;纪录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和 20位中外科学家及他们的团队为研究保护中华白海豚几十年锲而不舍的艰辛付出和努力。四、总台自主研发的重型陀螺稳像平台为拍摄助阵《中华白海豚》以“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为追求画面的高品质,并能够远距离捕捉到中华白海豚“白色精灵”般的灵动之美,摄制组首次使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研发的重型陀螺稳像平台。在摇晃的小船上,实现86倍变焦、4K每秒400帧的稳定拍摄,精准捕捉到白海豚眼神、身型、跃起姿态等细节场景,带给观众更加精致、震撼的视觉体验。包括它们光滑的脊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嗤嗤”地露头换气形成的一个个小喷泉,翻转竞跃、萌趣可爱,让人一见难忘。五、权威性与科学性的完美融合三年来,摄制团队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以及沿海各保护区等多家权威部门、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内容上实现了权威性与科学性的完美融合,打造出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型生态纪录片。三年的历程,让我们懂得:保护中华白海豚就是保护海洋生态,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更是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将以国际视角,向世界倾情讲述中国保护海洋生态、共建海洋文明的种种努力,以确保中华白海豚这一珍稀物种得以生息繁衍的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2024年5月20日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融媒体编辑:黄浩然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4-05-22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