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等3个“重要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小学生每日睡眠要达10小时初中生要达9小时根据200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2020年12月委托有关机构对10省市开展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9.5小时和8.4小时,不同程度存在睡眠不足问题。吕玉刚强调,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对保障充足睡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他呼吁,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吕玉刚介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他同时提醒,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要为学生睡眠让路根据《通知》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吕玉刚介绍,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第一个是作业“中断”,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要对此进行针对性分析,加强辅导,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第二个是校外培训时间“中断”,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第三个是游戏“中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确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吕玉刚最后表示,有的学生睡眠问题并不是睡眠时间不够,而在于睡眠质量不高。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同时,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来源:人民日报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施显彪审核:吕小兰
3月31日,湛江宝明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向湛江港引航站送来题为“科学引领、化险为夷”的锦旗,对引航站在3月28日引领其代理的超大型船舶“彼得船长”轮靠泊过程中化解船舶主机失控风险,避免事故发生,保证了船舶和港口安全,避免了船东及租家的额外损失表示衷心感谢。3月28日,宝明代理公司申报引航的超大型船舶“彼得船长”轮,船长289.98米,吃水18.15米,船宽45米,载重吨174667吨,计划于28日2330时靠泊霞山港区二公司400泊位。28日是湛江港大潮汛,高潮时间2318时,潮高405CM,0000时至0100时潮差61CM。根据潮汐和航程,28日20点,引航员卢一肇引领“彼得船长”轮进港靠泊,2320时抵达400泊位港池后开始靠泊。2341时,在靠泊过程中船舶突发故障,主机停止工作,多次试车主机毫无反应,此时船舶距码头横距约1.5倍船宽,退水,潮差11CM,船舶有0.1节后退速度,船尾距10米等深线约60米,随着时间推移,退水流将越来越急,船舶随着流水漂移的速度将越来越快,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彼得船长”轮将有搁浅的危险。如果采取不靠泊,掉头出港措施,由于400泊位港池地形因素,对于没有主机的船舶,也存在搁浅风险,而且势必影响船期和港口生产。危急中,引航员当机立断,果断决策,指挥其中两艘拖轮尽可能平行船舶向船首方向快车拖,抑制船舶后退速度,另外两艘拖轮加速顶推,加大靠泊拢速,缩短靠泊时间,全力抢占流缓时段,同时请船舶和码头做好带尾倒缆和头缆准备,船首做好抛锚准备。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沉着、冷静、精准指挥,29日0015时,“彼得船长”轮安全靠拢码头,并顺利带妥了尾倒缆和头缆,完全抑制了船舶的后退态势,有效化解了风险,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湛江港引航员凭借丰富的超大型船舶引领经验和良好的操船技艺及高度责任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化险为夷,成功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体现了湛江港引航员扎实的引航技能、迅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保证了船舶和港口安全,为船东和租家避免了额外的损失,用实际行动践行湛江港引航人的初心和使命。来源:湛江港引航站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郑玉君审核:吕小兰
4月1日下午,在湛江海事局、雷州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监督下,一艘涉砂“三无”船舶被实施拆解。这是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广东省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海事部门推动自行拆解的首艘“三无”船舶。据了解,今年1月16日,该砂船在雷州市南渡河水域与一艘渔船发生碰撞,湛江徐闻海事处开展事故调查时发现该船无法提供船舶相关证书,疑似一艘“三无”船舶。海事执法人员立即对其采取行政强制扣押并展开进一步调查处理,但船主一直无法提供相关证书。为加快推进处置该船,海事部门主动联合公安海防打私、渔政等部门商讨对策,最终推动船主向海事部门提供了证明资料,后经联合办案组现场勘测,发现船舶参数与船主提供的资料明显不符。3月16日,联合办案组召开会议对该砂船进行“三无”船舶认定处置,并于当天约谈船主。海事执法人员向船主耐心讲解水上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意识到“三无”船舶参与海上运输的严重危害性及后果。权衡利弊后,船主当天表示愿意自行拆解船舶,并于3月17日签署了自行拆解船舶承诺书。据海事执法人员介绍,“三无”船舶,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此类船舶多涉嫌非法载客、非法运输货物等违法行为。他们通常船体小、船况差,经受不住风浪和外力的撞击,且驾驶人员未接受任何航行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同时因为其未配备防污染设施设备,很容易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湛江海事局强化陆域巡视、水域巡航、电子巡航,加强对辖区水域船舶动态的排查以及对交通运输类“三无”船舶的排摸、跟踪和取证,掌握辖区状况和船舶底数。同时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联合行动,坚决打击各种“三无”船舶作业等违法行为,对辖区非法采运砂、内河船舶参与海上运输等违法行为也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通讯员:刘毓林 吴有凯)来源:湛江海事局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郑玉君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