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能源输送大动脉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藏粤直流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2025年3月15日,南网超高压公司大理局运维人员和设计院作业人员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开展藏粤直流工程线路终勘工作。符远征 摄藏粤直流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自西向东跨越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该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约为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且100%为清洁能源,可替代标煤消耗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西藏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能源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用电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用电需求旺盛,需要更大规模引入外省电力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藏粤直流工程依托西藏玉曲河、察隅曲、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在送端西藏昌都、林芝及受端广东广州、深圳共建设四座±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受端两个换流站分散落点两大负荷中心,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坚强的绿色低碳能源保障,进一步推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布局跨入“全国一盘棋”新阶段。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可有力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备、施工产业增长,高峰期预计将带动直接就业10万余人,有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3月9日,南网超高压公司大理局运维人员和设计院作业人员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开展藏粤直流工程线路终勘工作。胡宗华 摄藏粤直流是西藏清洁电力送出的首条多端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成套新装备研制、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攻关等世界级挑战。“依托藏粤直流工程,我国将全面攻克电网薄弱地区、高海拔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安全并网、远距离送出和安全消纳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董言乐表示,通过自主研制适用于超高海拔工程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大容量换流阀、能量自平衡换流阀、多端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换流变压器、套管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预计将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藏粤直流工程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工程将以高水平电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部党总支书记黄勇表示,通过系列科技攻关,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藏粤直流工程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继三峡—广东直流工程、闽粤联网工程投产后,再次合作建设的跨经营区清洁能源送电工程,由两网联合成立的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据悉,这是我国首个跨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全线近90%为山地、30%为高山大岭。面对超高海拔、雪山冻土、地质灾害、大件运输、环境保护及无人区作业等艰巨挑战,两网将联手科研单位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少人区、无人区探索少维护、免维护设计,在建设运行全过程全面推广机器代人,发展应用先进设计、高端设备、全状态感知、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数字化转型工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南方+记者 刘倩来源:南方+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9月16日2025年湛江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明宣传季系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各项工作,有效汇聚“共建网络安全 共享网络文明”的强大合力,为我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高标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网络舆论支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市委有关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市有关人民团体、各县(市、区)以及中央、省驻湛有关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近300人参加活动。市委网信办主任、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书记汪良波在致辞中指出,网信事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大局、把握大势,亲自擘画、亲自指导和亲自推动下开创的,因新时代而兴,与新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网络强国建设,指引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市委网信办将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谱写网络强国的崭新篇章,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持续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扎实推动信息化赋能增效,为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网信力量。本次活动由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国资委、市文广旅体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采取“1+9”模式开展主题为“共建网络安全 共享网络文明”后续还将举办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主题活动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网上网下协同发力“1”即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9”即开展“网聚正能量 赋能百千万——我爱湛江和美乡村”新媒体采风活动,直播带货挑战赛,网络短视频大赛,讲好“百千万工程”乡土网红故事评选,举办网络安全、网络文化专题培训班,打造湛江市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品牌,开展“与童成长 E起护航”网络安全进校园宣讲,深化常态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开展“网络中国节”和“节日里的大美中国”系列主题活动等九大活动,进一步打造优质网络治理品牌,在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牢安全线,凝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湛江实践的磅礴力量。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对“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直播带货挑战赛、“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短视频大赛获奖者颁奖。同时,举行了中共湛江市网络协会联合党支部揭牌仪式,并启动湛江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试运行。活动当天,主办方还举行了湛江市网络安全专题培训班、湛江市网络文化传播培训班,邀请国内网络传播行业和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授课,进一步提升全市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来源:网信湛江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千百年来鉴江在粤西大地滚滚流淌灌溉了一江两岸的广袤沃野也孕育了众多依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古城、古镇这其中就包括地处鉴江入海口享“粤西明珠”之美誉的吴川市《广东印记》之《江海福地 灵秀吴川》将带你走进吴川在海天辽阔处感受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崭新崛起 鉴江入海口,有座被誉为“粤西明珠”的古城观看更多原创,鉴江入海口,有座被誉为“粤西明珠”的古城方志广东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01建制迭变 源远流长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濒南海,总面积887.16平方千米。吴川掠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证明,约5000年前吴川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据《吴川市志(1979—2000)》记载,今吴川境地,秦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43)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隋开皇九年(589),废平定县,置吴川县。其后建置迭有变化。鉴江入海口吴阳镇沙角旋1983年,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市、茂名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吴川撤县设市(县级),由湛江市代管。02文脉绵延 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为吴川积淀下深厚的人文底蕴。始建于晋代的茂山书院,是吴川唯一保留下来的古书院。1700多年来,经数次重修、重建,一直是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它与宋代的极浦亭、明代的双峰塔、清代的林召棠故居等4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共同见证了吴川历史上的文风鼎盛、文脉绵延。茂山书院双峰塔吴川自古人才辈出,是粤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召棠的故乡。中国洋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兰彬、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创立同盟会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之一陈鹤舫、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庞雄、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抗日爱国将领张炎等吴川历史名人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诵。林召棠纪念馆的“状元”牌坊及林召棠雕像在这里,以“吴川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为吴川赢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名。作为粤西最早开展革命斗争的地区之一,吴川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良村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中共南路特委派出机关遗址等众多革命遗迹,见证了红色吴川的烽火岁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良村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03风光旖旎 物产丰饶46千米长的鉴江下游河段,纵贯南北,64.77千米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江海交汇,塑造了吴川的锦绣风光。海拔56米的丽山,素以山、井、泉而著称,景色宜人,古以“丽山樵唱”,入选吴川八景。吴川海湾滩涂广阔。十曲九弯的吉兆湾,一碧万顷;滨海度假胜地鼎龙湾,风光旖旎;吴阳黄金海岸的银色沙滩,浪平风清。)(吉兆湾、吴阳黄金海岸、调德海滩礁石群地处鉴江下游开阔地带的吴川,肥田沃野,物产丰饶,是粤西“鱼米之乡”,大海为吴川提供了包括500多种经济鱼类、20多种虾类、500多种贝类、10多种藻类在内的丰厚馈赠。在这里,十里稻花飘香,8000亩火龙果郁郁葱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吴川月饼、苏村番薯享誉南北,芷寮沙螺、芷寮膏蟹、坡尾烂镬炒粉、梅菉麻通等美食久负盛名,闻名遐迩。)(火龙果、金九月饼、芷寮膏蟹04依水而兴 逐浪潮头明清时期,在鉴江中下游的今吴川境地,兴起了梅菉、芷竂等著名粤西大港。关于当年的盛况,明万历《雷州府志》有这样的描述:“高雷之交,有地名曰梅禄墟,商民辐辏,鱼米之地。”坊间将梅菉称作“小佛山”,流传着“上走下走,不如梅菉和海口”的俗语。被鉴江沿岸活跃的商贸气氛所吸引,众多福建客商纷纷上岸定居,在梅菉形成了一条“漳洲街”。敢于勇立潮头的精神,在吴川一直赓续传承。芷寮古港旧址今天的吴川,沈海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228国道和茂湛铁路、广湛铁路穿境而过,湛江吴川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借助海陆空联运现代交通网络,吴川在继续擦亮“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都”“中国月饼之乡”等“国字号”招牌的同时,全力培育空港物流产业、全域旅游产业、预制菜产业、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集群”,推动吴川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吴川滨海风光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吴川宛如一颗明珠在粤西大地熠熠生辉来源:方志广东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2025年9月15日辟 谣网传部分涉郑州汛情雨情信息不实详情:近日,网络平台账号“团团的世界”“在乎在乎的”“雨中悠然听风声”“卫浴喇叭花”“清风”“龙小小”等发布涉郑州汛情雨情信息,经相关部门核实为拼凑剪辑、旧闻翻炒、移花接木、AI技术生成等不实信息,误导网民关注和评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对自身言行负责,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于编造、传播、散布涉汛情雨情不实信息等行为,网信、公安等部门将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来源:“清朗河南”微信公众号)辟 谣网传“巴彦淖尔出现持刀伤人大事件”?官方通报详情:近日,巴彦淖尔市网民任某,拍摄某小区有人发生争执的视频,配以“持刀伤人大事件”文字,散布于网络空间,引发关注,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经查,任某对其为吸引眼球、博人关注,在网上发布不实言论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嫌疑人任某予以行政处罚。(来源:“内蒙古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误 区红霉素是万能皮肤药?真相:红霉素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将其称为“万能皮肤药”并不准确。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它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红霉素不适合长期用、反复用,因为这会增加药物耐药的风险。一旦出现耐药,未来再使用效果就会变差。另外,即便是同一种疾病,具体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红霉素无法作用于所有应用场景。另外,很多人习惯用红霉素来预防擦伤一类的伤口感染,或者稍微有点皮肤破损就用红霉素,其实这也有些不妥。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而不是预防感染。预防感染的要点主要在于局部清洁、消毒和保护,例如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使用碘伏、氯己定消毒,使用凡士林、纱布等进行保护。(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提 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详情: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十四条,主要对网络安全事件报告适用范围、监管职责、报告主体、报告流程、报告时限、报告内容等提出规范要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落实《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和要求。目前,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通 报杭州网警依法查处发布虚假新闻网络谣言案详情:近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分局网警大队查处一起利用AI编造网络谣言案件。网民马某发布虚假新闻称“杭州亚运场馆突发坍塌,建成才两年,承建方曾获鲁班奖。”文章细节丰富,极具迷惑性,短时间内被多个平台转发。杭州滨江网警立即启动谣言处置机制并迅速核实,确认为虚假信息。经查,马某为博关注、流量,用AI生成该文。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马某予以行政处罚。(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