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高校产学研成果落地湛江 小蚯蚓“养”出大产业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 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23:24:42
新闻图片
“国庆三部曲”:电影《我和我的父辈》9月30日全国上映

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执导的“国庆三部曲”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今日曝光“国庆”版预告。预告以混剪的形式串联了“国庆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精彩瞬间,开篇《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下,“国庆三部曲”中熟悉的演员轮番登场,以真实的小人物共同见证大时代的历史变迁。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共同执导,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四个年代:50、60、70和80年代,代表着老中青三代导演的接棒传承,七位导演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从细节出发,以时间为序讲述每一个“我”和“祖国”的故事。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由七位导演拍摄五个故事,“中国最强喜剧天团”集结,以空间为轴,打造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笑泪交织的故事,戳中无数观众共鸣。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以世代为章,集结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四位国民级演员自导自演,带来电影家国情怀与个人作者气质的融合突破,以丰富多样的故事类型倾力为全民打造我们的父母一辈在不同时代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群像,体现时代变迁与世代精神传承,锁定国庆档观影首选。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预售已开启,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现“祖国”“家乡”经典名场面 《我和我的父辈》唤醒国庆三部曲记忆19年国庆档,从《我和我的祖国》以多位中国电影人集体创作的形式首次亮相开始,到《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国庆三部曲”连续三年在国庆假期与全国观众如期相见。今日发布的“国庆”版预告中,以混剪的方式串联了这三部电影的高亮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在出租车内高唱《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在开国大典升旗前夜街头奔跑、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升旗手杜江屏息以待;《我和我的家乡》里范伟回乡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邓超在大巴上向闫妮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熟悉的演员、熟悉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不断唤醒着观众的观影记忆。作为历史涓流中的见证者,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满载着与祖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代印记,唤醒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不乏“国庆三部曲”前作的老面孔。以导演身份回归该系列的吴京此次再拍战争题材,和吴磊饰演一对抗战时期的英雄父子,上演荡气回肠的英勇故事。此前他曾出演《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子怡虽是首度参与该系列,但电影中致敬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刻主题,与《我和我的祖国》之《相遇》一脉相承。徐峥更是三度参与,连续三年带来趣味横生、戳人共鸣的喜剧故事,此次沿用原班人马,和《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的“冬冬”韩昊霖首演父子,两人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沈腾曾以《我和我的家乡》之《神笔马亮》中的“马亮”一角,凭借诙谐逗趣的表演让大家捧腹大笑,此次和马丽“沈马”组合再合体,又会带来怎样爆笑的故事?9月30日,电影院见分晓。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21:17:37
新闻图片
史诗战争巨制《长津湖》9月30日全国上映!

9月30日,史诗战争巨制《长津湖》即将全国上映。25日全国首映礼及33城大型点映之后,众多好评瞬间将所有社交媒体淹没。看过电影的观众盛赞:“电影后劲太大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超级大片”“我们能坐在影院里看电影,全是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所有角色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最真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可见电影在展现情怀、塑造人物方面已经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而今日电影发布的全新特辑,便从陈凯歌导演的角度,来展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军人的高昂士气,深刻揭示了我志愿军如何凭借“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的美军的最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电影预售正在全面进行中,目前预售票房已经突破6000万,越来越多的观众正在等着走进影院,去致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去缅怀这场立国之战中最惨烈的胜利,珍惜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家国情怀!陈凯歌展现万里河山和平可贵看过《长津湖》首映的观众,都对于如此大的一部史诗级巨片,却采取了吴京扮演的伍千里回乡探亲这样小的一个切入点表示新奇。对此,陈凯歌的解释是:“为什么要把千里回家作为第一场戏来展开,然后紧接着就是出征?因为回家与为国出征,加起来就是家国。你先得展示你的家、你的国是什么样,然后你才有保家卫国的可能。”为此,他努力拍出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之美,陈凯歌在特辑中这样表示:“不管是千里坐小船离开家乡,还是他最初回到家乡的时候,秋叶斑斓的这样一个河面,其实都是在写和平。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获得了和平的可能和机会,就是要和战争的惨烈做对比的,如果没有笔触去写到和平,我们就没有办法那么强烈地去感同身受,感受到战争对于和平的破坏。”所以,陈凯歌导演用了如诗如画的笔触来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对导演的这种努力,吴京忍不住赞叹:“陈导演对于他的画面来讲,特别的讲究,无论从色彩、构图、灯光、光效……这些东西,颜色配比特别的讲究!”而这种“讲究”也让观众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最感同身受的爱国情绪,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以及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血肉长城!全力塑造一支“嗷嗷叫”的英雄部队陈凯歌导演坦言:“我始终有一个看法,一部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长津湖》这个故事,就是从兄弟情开始的,在这方面我们是下了比较大的力气琢磨这两个人物!”而特辑曝光的一些有趣花絮,不管是指导吴京拿着弟弟当陀螺旋转,还是指导易烊千玺以气运声狂吼台词,都让我们再次体验到了他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独到之处。对此,易烊千玺感触颇深:“陈凯歌导演能告诉你,你该怎么做,他会帮你一点点摘出来,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而在采访中,易烊千玺也对陈凯歌导演的讲戏水准印象深刻:“对于万里这个野孩子,导演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饭馆吃饭,突然进来三个小不点儿大的孩子,身上又黑又脏,但他们眼睛不怕人,一直盯着人看,眼睛里冒火,就是那种野孩子。我听完之后,一下子找到了万里的感觉!”调教单人演员如此,调教千军万马也如是。在拍摄大军集结一场戏的时候,陈凯歌导演拿着话筒冲着一众演员喊话:“你们是一支打了胜仗的队伍,不是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残兵败将,所以士气一定要嗷嗷叫才行!”接下来一个镜头,只见一群战士挥舞拳头高喊:“打!打!打!”现场气氛瞬间燃到爆炸。只这一个镜头,就让人体会到了我军的军容整齐、军纪严明、士气高昂,不由得令人感叹:正是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凭借“钢少气多”的精神,战胜“钢多气少”的美军,打败了当时世界上头号强国!影片于9月30日即将重磅献映,预售现全面进行中,预售票房已大破6000万。越来越多的观众正在等着走进影院,去致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去缅怀这场立国之战中最惨烈的胜利,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20:55:06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国庆将至 湛江海事多措并举保障琼州海峡水路出行安全

9月30日,记者从湛江海事局获悉,2021年国庆假期,琼州海峡湛江至海口航线共有50艘客滚船参与营运,其中普通客滚船46艘、火车轮渡4艘,总客位49435个,车位2529个,运力充足。 据了解,为保障琼州海峡国庆假期旅客水上出行安全畅通,湛江海事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满意!一切为了水上交通安全!”的理念,多措并举狠抓节前安全监管,保障假期水上交通安全。 国庆节前,海事部门突出重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实现隐患问题“闭环管理”;实施客滚船全覆盖安全大检查,确保客滚船“零缺陷”投入营运;通报货列在遂溪着火事件,以案为鉴加强火车轮渡警示教育;联合开展危险品运输专项执法,严防车辆夹带危险品上船;通过联合巡航执法,严厉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运输;组织“商渔共治2021”联合宣传活动,全力防范商渔船碰撞;督导检查航运公司加强宣教,推动船员提升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预计假期湛江至海口航线客滚船将开航1184个航班,日均开航169个航班,运送旅客数约40万人次,日均5.7万人次,运送车辆9万台次,日均1.28万台次。 海事部门提醒从徐闻去往海口的旅客司机,国庆期间徐闻港至新海港、铁路北港至南港24小时有船滚动开航,而海安新港至秀英港每天8时至22时才有船开航,请旅客司机提前安排时间,以免耽误行程。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记者:成鑫荣通讯员:刘毓林 黄嘉瑜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8:09:16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湛江:国旗招展迎国庆 满城飘扬中国红

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市在市区主干道、各出入口悬挂国旗,部门单位、企业、居民小区也自发挂灯笼、插红旗,用喜气洋洋的中国红妆点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在4A景区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毗邻的观海北路和广州湾大道,遍地新种的绿植青翠欲滴,衬托出国旗无比鲜艳;在椰树掩映中,悠闲自得的行人行走在国旗下;在海田路与海北路交叉路口,鲜红的国旗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巨幅标语互相辉映;在西城快线,滚滚车流朝向国旗的方向;在人民大道,一面面国旗串成昂首向上的长龙。鲜艳的中国红,渲染出满城的喜庆。 据了解,从9月17日至9月28日,湛江城市管理部门在西城快线、人民大道、海滨大道、广州湾大道、体育北路、银帆路、海东新区奋勇大道等市区14条主次干道1383支灯杆上悬挂起国旗,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不少居民社区、单位、企业也自发挂起五星红旗、大红灯笼,表达普天同庆、祝福祖国的喜悦之情。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记者:张劲飞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8:03:03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市区32家农贸市场防控有力,物丰价稳

为营造一个欢乐详和的国庆假期,湛江市市场物业管理部门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菜篮子”供应,市区32家农贸市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舌尖上的安全。 30日上午,记者在市区面积最大的赤坎北桥农贸市场看到,蔬菜、海鲜、猪牛羊肉、活鸡、水果、烤鸭等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前来采购的市民摩肩接踵,处处是一片喜庆、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为满足节假日期间市民对各类消费品旺盛需求,市区32家农贸市场全面发挥政府调节“”指挥棒”作用,确保农贸市场各类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不断供不脱销,价格平稳。 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湛江市市场物业管理部门严防死守,层层落实,全面实行“1110”制度,保持“战疫状态”,确保农贸市场海鲜、家禽、猪肉档等人群聚集、疫情扩散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安全, 严格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确保广大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记者:杨映波 朱冠中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5:35:36
新闻图片
【视界快讯】湛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共建和谐幸福社区

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9月30日,市委统战部、赤坎区委统战部和民主街道联合开展2021年湛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社区活动。 活动通过摆放展板、赠与社区群众民主团结进步书籍等方式,向市民群众宣传介绍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个宣传活动忙而有序,营造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共融的良好环境,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记者:陈亭君实习生:陈彬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5:27:49
新闻图片
湛江市疾控中心提醒:国庆假期出行,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巩固我市的防控成果,严防疫情输入,湛江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一、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倡导广大群众就地过节,非必要不出省,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的区域旅行。确需前往的,请务必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备,在遵守防疫措施、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出行。二、近期及节后返湛人员,如果近14天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城市、与阳性病例人员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的,返湛后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和所在酒店报备,按要求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健康管理措施。三、国庆假期在市内公共文体场馆和景区活动的,要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四、请广大市民持续关注自己的粤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一旦发现粤康码、行程卡变为红码或黄码,必须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备,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五、请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护意识,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不扎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生活习惯。六、请广大市民持续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必须立即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立即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请及早就近、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来源:央视网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2:03:41
新闻图片
联播+|中国那些战略科学家们有多“牛”?

联播+9月28日晚,近18分钟的《新闻联播》头条,释放重磅信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战略科学家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的战略科学家们究竟有多“牛”?他们就是最好的例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我国的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学科……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先后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黄山、扬子江流域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证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干!没什么好说的。”归国七年,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点。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就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黄大年去世4年多来,按照他生前设计的战略规划,黄大年团队不忘使命、刻苦钻研,努力完成其未竟的事业:移动平台探测中心团队围绕国家深海、深空、深地战略计划,在智能化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搭载平台研发与集成,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一体化数据软件平台研发等多个方向开展攻关研究,获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他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全球杂交水稻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2021年9月5日,在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第二代杂交稻“超优千号”开始现场测产验收,最终测产结果为百亩片平均亩产1107.5千克,实现连续四年百亩片平均亩产超1100千克。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孙家栋是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总工程师。从学习飞机设计专业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孙家栋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报国之志投身于航天大军,始终不渝地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他特别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刘永坦是我国对海新体制雷达的奠基人,执着于对海新体制雷达研究近40年,填补了我国在这项领域的空白,让中国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20%到全覆盖。从20世纪80年代起,刘永坦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1989年,新体制雷达实验系统建成,中国人用8年时间,赶完了西方国家二三十年的路。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攻克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战略科学家既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个体呈现,乃“国之重器”,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来源:央视网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

2021-09-30 11: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