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傅萱
2024年12月19日谣 言重庆涪陵某小女孩没衣服、鞋子穿,需要救助?真相:近日,有网民发布一则“小女孩身穿单薄脏衣、脚丫受伤、双手长满冻疮”的视频,称“让我们共同寻找这个重庆涪陵的小女孩”,呼吁“川渝爱心人士帮助一下”,引发关注。经当地网信部门向涪陵区民政局、公安局求证核实,网传信息系谣言。涪陵区未出现网传的小女孩,也未发生类似事件。关于小女孩的所在地网上存在多种说法,有网民称在国内其他城市,另有网民称在国外某地。该视频曾出现在境外某社交平台,地址显示为Yen Minh(越南河江省安明县)。目前,重庆当地警方已对造谣网民展开调查。(来源:重庆辟谣)误 区癌症会在家庭成员间“传染”?真相:癌症不是传染病,家人之间不会传染癌症,日常生活中完全不用担心癌症传染的问题。家人特别是夫妻之所以会同时或先后患上同一类癌症,大概率是因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接近所致。例如,当家里有人长期吸烟时,其他人必然会长期被动吸烟,这样共同患肺癌的风险就会增高。当家中有人不幸患癌特别是胃癌、肺癌、肠癌、食管癌、肝癌时,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同时定期进行精准个体化的防癌体检,尽量早期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另外,有些引起癌症的病毒和细菌具有传染性,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因此,如果家人尤其是夫妻中有一方感染了相关的病毒和细菌,就可能导致另一方不幸被传染,那么夫妻双方未来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夫妻癌”现象。(来源:科学辟谣)关注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详情:12月18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在北京召开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建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建立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效。各单位认真落实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部署要求,构建联动辟谣体系,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权威辟谣正本清源;积极探索创新举措,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推动网络辟谣工作社会影响日益凸显。会议强调,网络辟谣是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开展网上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深化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把握规律、守正创新、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要注重夯基垒台,推进机制高效运转;要强化属地责任,提升谣言应对能力;要压实主体责任,守好网上“第一关口”;要坚持利剑高悬,严处造谣传谣行为;要加强社会参与,筑牢联动辟谣防线。会议要求,要加强政治引领,深化工作联动,注重探索创新,强化工作统筹,确保网络辟谣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有关行业协会(学会)、科普平台,中央网信办相关局(中心)负责同志,大型商业网站平台有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及地方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在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湛江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建设及绿色转型发展)时间: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00地点:湛江市国际会展中心商务楼一楼新闻发布厅| | | | |{实录内容}主持人张慧慧(湛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湛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主要是介绍湛江市新能源建设及绿色转型发展相关情况,并且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雄先生;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岑丹红女士;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黎亦鸿先生;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慧慧。首先,有请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雄先生,介绍湛江市能源建设及绿色转型发展相关情况,有请。郭雄: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湛江市能源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的支持。我首先通报几个新能源项目的进展情况。12月18日,我市新增的海上风电项目: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项目、明阳巴斯夫徐闻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在徐闻举办了开工动员会。同时,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 万千瓦增容项目正式投产,实现全容量并网。3 个海风项目总投资合计140亿元,总装机容量 11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 37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8 万吨。除此之外,目前湛江市仍有已建成及规划建设海上风电160 万千瓦。上述合计的2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约89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3万吨。能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湛江市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以“风光储”等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一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总投资1252亿元廉江核电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截至今年底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44%;廉江核电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后续将实现核电项目滚动开发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目前,我市集中式光伏项目、集中式陆上风电并网规模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59%,湛江电力供应体系已由传统煤电向新能源转变。三是积极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有序发展。推进湛江遂溪等20个已规划储能电站加快建设,争取更多成熟的新型储能电站纳入省年度开发计划。四是大力推动安全高效智能电网建设。“十四五”期间,湛江市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92亿元,累计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主网项目61项,新建安澜、芷寮2座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16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1761公里。五是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搭建湛江数字能源网海上风电安全监管平台,在省内率先采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海上风电安全监管。提高发电调度水平,持续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张慧慧:感谢郭雄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 | | |{提问环节}南方日报记者:随着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建设,湛江市新能源接入需求将不断增加,请问湛江市如何完善电网建设?张慧慧:这个问题请岑丹红副局长回应。岑丹红:近年来,湛江市着重从主网架结构、智能调度、农村电网等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提高供电服务效能,全力满足项目和民生用电需求,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优化电网主网架结构。加快推进500千伏徐闻东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湛江市南部地区绿色能源送出能力。全力争取湛江第 6 座 500 千伏输变电及其 220 千伏配套线路工程纳规,增强对中心城区发展的电力支撑。加快一批重点变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强化湛江重大项目用电支撑。二是加强电网智能化调度。做好电网规划布局谋划工作,统筹推进电网项目和电力基础配套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 2 个 220 千伏变电站,进一步补强骨干网架。持续推进调控一体化目标模式建设,加强远方操作可靠性、安全性,实现调度远方程序化操作,完成配网母线自愈功能建设,极大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三是做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作。近期重点推进 470 个重过载配变整治及 146 个严重低电压台区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电满意度。加快推进 22 个新电气化村 48 个示范村项目建设,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与招商引资潜力,服务湛江市“百千万工程”建设。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您介绍了湛江市能源项目建设情况,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湛江市能源领域投资情况如何?谢谢。张慧慧:这个问题请黎亦鸿总经济师回应。黎亦鸿:近年来,湛江市在能源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积极增长态势,能源领域多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截至今年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项目将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的44%;中海油乌石23-5油田项目于2024年6月28日投产运营,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 万千瓦增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2024年1-11月全市能源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44亿元,同比增长12.1%,预计全年可超额完成230亿元固投任务。2025年,湛江市将继续谋划建设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积极推动廉江核电扩建工程、京信电厂二期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同时,湛江市将继续发挥重大能源龙头企业在清洁能源发展、科技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到湛江投资发展,带动化工、钢铁等产业协同发展。湛江日报记者: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新能源领域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请您介绍一下湛江市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做法成效。谢谢。张慧慧:这个问题请岑丹红副局长回应。岑丹红:湛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谋划,多点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建立健全绿色转型发展政策体系。制定“1+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出台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多领域、全链条配套政策方案。近两年累计出台绿色低碳类重要规划方案超30个,基本实现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的全覆盖。二是加快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伴生产物“零排放”,采用“岸电”模式让油田群用上“清洁电”。广东廉江核电项目在我国核能领域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冷却塔,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大幅降低排水余热和海水使用量。推进国电投徐闻海上风电扩容项目建设,加快徐闻东新增海上风电场址前期工程。依规加快成熟纳规的陆上风电项目及列入年度开发计划内的集中式光伏建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三是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增效。2023年湛江市超过七成的控排企业配额出现盈余,同比增长36.92%,总盈余量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共推动21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3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湛江市成功申报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四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全市运营海铁联运班列41条,开行中欧接续班列5条及中老跨境班列1条,2024年1月至11月,累计开行班列554列,完成集装箱重箱量27677标准箱。五是加强节能低碳建筑应用。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开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100%,竣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8.89%。六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全市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为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34%。七是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70%,广东省绿色学校创建完成率达98.96%,绿色社区创建率达61.76%。八是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功争取“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5.93亿元,拉动全市各领域设备更新超4265台(套),设备投资超13.14亿元,制修订标准31项,新增回收点200个,带动消费品销售总额约15亿元。羊城晚报:湛江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石化产业基地,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面临着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压力。请问湛江市在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方面有何经验成效?谢谢。张慧慧:这个问题请郭雄局长回应。郭雄:湛江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培育未来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一是提升支柱产业绿色低碳化水平。宝钢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建成投产,多项关键绿色指标全球领先,实现全流程钢铁废水零排放。宝钢湛江钢铁零碳冶金示范项目列入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成为粤西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示范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建成投产,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中科炼化智能工厂入选“中国智能零碳”项目。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全市造纸、电力、石化、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积极构建湛江市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培育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推动湛江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并顺利通过验收,累计推动11家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三是培育未来绿色低碳产业。湛江市抢抓省赋予的“CCUS产业集群核心起步区”规划定位机遇,利用源汇匹配、近源埋碳等优势条件,积极推进CCUS科研平台建设和产业链孵化、培育。签署《湛江市CCUS技术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成立湛江市大规模CCUS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联合体,共同推动“岸碳入海”开放式CCUS示范工程落地实施;湛江湾实验室CCUS埋碳增油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突破;国内首个生物质电厂原始烟气微藻固碳示范工程建成;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的CCUS应用项目、2万吨级CCUS多场景运用示范项目等加快建设。END文案:梁恩助、陈韫琪(实习)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