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端午假期全省高速公路预计在6月2日15时迎出程高峰。为群众出行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将全力做好端午假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组织全省交警开展3个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重点违法行为。省公安厅交管局预判端午假期以省内中短途探亲旅游出行为主,往返旅游景区、城市郊区、农村生态旅游区和网红新潮景点等地区之间的道路车流将较为集中。全省高速公路出程高峰预计出现在6月2日15时至24时、3日9时至12时,返程高峰为6月5日15时至19时。届时进出城道路、通往郊区景区的主要高速公路容易出现拥堵缓行。重/点/举/措节前,省公安厅交管局已组织各地交警会同相关部门集中排查源头隐患,重点检查山区景区急弯、长下坡、高落差等危险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对全省426个A级景点、371个网红新潮景点和赛龙舟活动周边道路交通态势进行重点评估,落实“一景点一方案,一活动一方案”,全面提升交通安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节中,将严格把好“三关”,即重点关口、重点区域、重点违法。具体举措包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出入口、景区出入口、山区公路要道口增设临时执勤点,重点检查“两客一危一货”及7座以上小型客车等重点车辆“三超一疲劳”等突出违法行为;对事故多发的时段路段,加强巡逻检查密度和频次;在农村、山区,发挥执法小分队、派出所、“两站两员”作用,增强管控力量,严把出村口、出镇口等主要关口;在严查重点违法行为方面,开展夜查酒驾、整治拼车包车超员载客违法行为、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3个专项行动,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假期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疏/堵/保/畅在疏堵保畅方面,全省将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区域联动,针对常态化拥堵缓行的重要点段,提前落实“一堵点一方案”,利用易堵点段周边路网结构,综合采取远端提示、近端疏导、分流绕行,均衡路网流量;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等突发事件,提前完善相应的道路交通应急处置预案,严防次生事故和严重拥堵;同时将强化疫情防控,做好封控、管控、防范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加强入境集中隔离人员转运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优化口岸、入境点及隔离点周边的交通组织,确保转运车辆通行顺畅。交/警/提/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省公安厅交管局建议广大市民:出行前做好车辆状态检修,加满油、充满电。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并做足疫情防控措施,规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尽量错峰出行,科学避堵,全省交警部门将通过导航提示信息系统第一时间把交通管制、交通事故和安全提示等信息统一发布导航地图上,方便大家通过导航地图选择更顺畅的路线。出行期间要避免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遇缓行路段要依次排队、有序通行,不要随意变道穿插、加塞,加剧拥堵,引发事故;不要占用应急车道。万一出现交通事故,一定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千万不要滞留在路中间争论责任问题,极容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源: 广东交警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代,楚秦争霸,楚国大臣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他主张举贤任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怀王稚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但屈原矢志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没有放弃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秦国接连攻占了楚国8座城池,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识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楚国都城郢。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羞悔交加,忧郁成疾,3年后客死秦国。楚顷襄王继承王位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抱负远大而壮志难伸的屈原,在被流放到远离京都的沅、湘流域途中,终日忧愁,常常独自徘徊江边。一天,一位在江边垂钓的渔夫问屈原为什么如此失意落魄,他叹 屈原(《三才图绘》) 气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下了《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不朽杰作。在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屈原仰天长叹不已,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激流滚滚的汨罗江。这一天,正是夏历的五月初五日。“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屈原以死来坚持自己的理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宋人梅尧臣在《五月五日》诗中吟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元明之际的贝琼写有《巳酉端午》吊屈原诗:“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表达了诗人们对屈原的同情与悼念之情。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一般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乃投奔吴国,助吴王阖闾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阖闾为越王勾践战败,受伤而死,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军大败,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太宰受越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历镂”剑,令其自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交代邻舍人:“我死后,请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罢,自刎而死。夫差闻子胥死前之言,大怒,令人取子胥尸体装入皮革中,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含冤死后,“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这样,在江浙一带,端午节就成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过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据史书记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停。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日这一天,曹娥也投入江中。又过了5日,曹娥终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此事传到县府,县令为之作文立碑,以颂扬她的孝行。在今浙江绍兴,尚存曹娥之墓,现存曹娥碑相传为晋代王羲之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将她曾居住过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则更名为曹娥江。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勾践战败被俘后,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虽然说法比较多,但时至今日,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打扫庭院、悬白艾、饮雄黄酒。节日期间,同学们要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和参加一些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强健体魄,娱乐身心,提高科学意识。(来源:《我们的节日》)来源: 中国文明网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端午划龙舟之俗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存在。端午龙舟竞渡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民族每年一度的春季送瘟神仪式。 历史上五月端午前后,正是南方疫情流行的高发期。为躲避瘟疫,人们都会在村口寨门拉起禁绳,通过饮用雄黄酒、菖蒲酒以及用艾叶、菖蒲、兰草煮水沐浴等办法祛病除毒。但如果瘟疫流行开来,则只能采用巫术的手段送走瘟神。送瘟神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用船载的方法。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纸叠成小船,将瘟神偶像放入纸船,点燃蜡烛,让小船顺流而下。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所说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讲的就是这个传统。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放入小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顺流而下将瘟神送走。如果是一家一户,一村一寨送瘟神,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什么故事,但如果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送瘟神,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家或本村的瘟神送走,于是便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的场面。后来,五月端午划龙舟送瘟神的原始功能逐渐丧失,以至于到了南朝,就连赫赫有名的大文人们也已不知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在这一天全民出动,包粽子、划龙舟,最后只好以拯救屈原一解了之。来源: 光明日报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端午节有在家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草是神仙的宝剑。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来源: 中国网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信消息,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公安部对近三年端午节假期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并向社会公众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提示。 从近三年端午假期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城市道路酒驾醉驾事故突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酒驾醉驾肇事占7.1%,其中假期首日最多,肇事死亡占假期总数的38%。 二是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突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导致的死亡占54.2%。未保持安全车距、疲劳驾驶肇事多发,导致的死亡分别占12.7%、9.3%。 三是普通国省道迎面相撞事故突出。国省道交通事故中,车辆迎面相撞事故占28.3%,且多发于弯坡和无中央隔离设施路段。超速行驶、逆行、无证驾驶肇事较多,事故死亡分别占8.6%、8.4%、8.2%。 四是农村道路翻坠事故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单方事故导致的死亡占24%,其中超过一半为车辆翻坠事故,多发于无路侧防护设施路段。 五是私家车和摩托车肇事突出。私家车、摩托车肇事死亡占比分别为39.3%、18.5%。从事故调查情况看,驾乘汽车发生事故的死亡人员中41.6%未使用安全带,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的死亡人员中72.8%未佩戴安全头盔。 六是雨天车辆侧面相撞、翻坠事故突出。雨天交通事故中,39.3%为车辆侧面相撞导致。雨天发生的较大交通事故中,三分之二为翻坠事故。华东和中南地区雨天交通事故较多,事故死亡占比分别为34.4%、24.8%。 公安部提示,假期出行,要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驾车出行时,要保持精力充沛,切勿疲劳驾驶,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驾乘汽车务必全程系好安全带,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高速公路行车,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规定车速,遇交通拥堵或检查排队,切勿随意穿插、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驾车行经农村地区,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等道路,要谨慎驾驶,切勿在弯坡路段超速行驶、变道超车,通过无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要文明礼让,“一慢二看三通行”。夏季天气多变,遇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要减速慢行,防范雨天车辆侧滑坠车造成意外伤害。来源:中国新闻网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端午临近,粽子热销。不过,夸张的包装和价格,让人却步。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部门修订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糕点、酒类、茶叶、饮料、保健食品等31类食品和16类化妆品的包装做了更严格的规定,防止过度包装。 2022年5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修订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的第1号修改单。这次修改的内容涉及两个传统佳节的主角——粽子和月饼。 “与其他食品相比,粽子、月饼的过度包装问题仍相对突出,存在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等问题,个别甚至还存在使用贵重材料、混装高价值的商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对月饼和粽子包装要求再细化、再加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表示。 重颜值轻品质不可取 过度包装有哪些?很多消费者能说出不少——包装的层数过多,大盒套小盒,拆了半天,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包装的空隙过大,硕大的包装盒里东西寥寥;包装的成本过高,红木盒、精铁盒、镶金盒、兽皮盒……豪华的材质、“高贵”的设计。 “这种现象在粽子、月饼、蜂产品、茶叶、酒类等礼盒装食品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企业甚至舍本逐末,重颜值轻品质,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副司长黄敏坦言,“安全实用、节约资源、绿色简约、消费友好”的食品包装理念还没有成为食品生产企业普遍的行动自觉。 2021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发现,蜂产品、茶叶的过度包装问题发现率超过20%,方便食品、糖果制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发现率在10%-20%之间,乳制品、糕点、固体饮料、肉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等5种食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发现率约在10%。 过度包装所增加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月饼的包装越来越夸张,价格也越来越贵,都快吃不起了。”这是一位网友的吐槽,代表了许多人的声音。 “过度包装既浪费了资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需要加以规范和引导。”刘洪生说。 新国标将于8月15日开始实施 早在2009年,我国就制定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在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过度包装问题并未得到彻底遏制。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要求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同时,极大地简化了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品本身的重量或体积,并测量最外层包装的体积,通过计算就可以初步判定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不过,监管部门后来发现,对于粽子和月饼这两类常作为佳节礼品的食品而言,上述要求还不够严格,过度包装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让粽子、月饼的包装进一步“瘦身”,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对这个修订还不到一年的标准再次进行了修改,即第1号修改单—— 一是减少包装层数,将粽子和月饼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二是压缩包装空隙,将月饼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7,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42%;粽子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5,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58%。三是降低包装成本,销售价格100元以上的月饼和粽子的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销售价格100元以下的月饼和粽子的包装成本占比为20%,并要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四是严格混装要求,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格的其他产品混装。 修改单的实施日期为今年8月15日,这意味着过度包装的粽子和月饼很快就要下架。“希望今年中秋月饼包装能够更加简约、实惠,让消费者和全社会眼前一亮。”刘洪生说。 对过度包装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全链条查处 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关键是要执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 刘洪生呼吁,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应再耗时费力把心思花在精心包装的“面子”上,应该在提升产品品质、花样和口味等“里子”上用心思、下功夫、求突破。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作为、履行责任,认真开展自查,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优化产品包装设计,加强包装材料管理,强化供应商审核,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管控水平。”黄敏强调。 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10家食品行业协会,以及148家食品生产企业,向食品行业发出倡议并向社会公开承诺率先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做抵制食品过度包装的实践者。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已将过度包装执法纳入2022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进行部署,统筹全国市场监管执法力量进行打击。尤其是对月饼、茶叶、保健品、化妆品等商品,监管部门将加大抽检、网络监测、广告和价格监管力度。 “对于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以点连线带面,对生产销售环节进行全链条查处,依法纳入信用惩戒机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南军表示。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0日10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聚焦儿童健康管理,切实推动相关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第一步。 据了解,儿童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儿童营养评估与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五官、口腔保健和中医保健等项目。专家介绍,通过监测儿童健康和筛查重点疾病,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如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全年门诊量超过5万人次,每年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约2000人次,其中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由于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了视力低下、失明。 为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相关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全力构建三级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据统计,我市每年为53万0-6岁儿童进行健康检查,为52万0-6岁儿童进行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为22万多名0-36个月儿童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控制了儿童近视的发生率,提高儿童身体健康素质。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见习记者:林汝婷 实习生温昌友 樊施琪 李天胤通讯员:焦鹏涛 李玉婷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这个6月,一批关系社会民生的新规开始施行,从加强噪声污染治理到严管固体饮料质量安全再到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活动等,以法治之力守护你我美好生活。 加强广场舞扰民等噪声污染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治理噪声污染将有更强法律武器。 在适用范围上,本法将工业噪声扩展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餐饮等噪声扰民行为的管控;将一些仅适用城市的规定扩展至农村地区;明确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措施要求。 本法明确,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 固体饮料不得宣称具有治疗保健功能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对固体饮料标签标识等作出规定。 公告明确,固体饮料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进行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用于未成年人、老人、孕产妇、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等特定人群,不得使用生产工艺、原料名称等明示、暗示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满足特定疾病人群的特殊需要等。 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当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字号不得小于同一展示版面其他文字。 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蛋白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风味固体饮料,以及添加可食用菌种的固体饮料最小销售单元,还应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 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活动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自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对相关领域的经纪活动作出进一步规范。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严格规范信息发布,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加强对服务对象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应当引导和规范粉丝行为,不得组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等活动和集会。 严格控制占用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 本法规定,禁止占用国家重要湿地,国家重大项目、防灾减灾项目、重要水利及保护设施项目、湿地保护项目等除外;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湿地,无法避让的应当尽量减少占用,并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等。 本法进一步明确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比如,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需要,依法将湿地纳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者自然公园;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 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更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依法合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自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 公告明确了各方权责,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自主选择交易场所。 入市程序方面,境外机构投资者以法人身份入市。对于拟备案机构及已备案机构的新增产品,无需再逐只产品备案。对于已备案的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既可以保留现有债券账户,也可以归并至法人层面,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应当提供非交易过户服务。来源:新华社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有心人发现,2021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6月14日,2023年的端午节落在公历6月22日,这意味着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提前了11天,比明年更是早到了19天。同样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为何公历日期飘忽不定?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解释说,但凡农历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其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不固定。受公历一年与农历一年相差11天左右、现行农历置闰法“十九年七闰”等因素影响,农历节日在公历中的对应日期,要么提前10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海报制作:方金洋拿端午节来说,农历日期固定在五月初五,而公历日期则在5月至6月之间徘徊,落在6月居多。其中,最早落在5月27日(如2039年和2085年),最晚落在6月26日(如1906年),因此,每年公历5月27日至6月26日中的任何一天为端午节均属正常。天文年历显示,2022年的端午节是2018年至2024年这7年里对应公历最早的。海报制作:方金洋“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纪念屈原而兴,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经过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更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大致而言,主要包括特定的饮食活动(如吃粽子)、娱乐活动(如赛龙舟)、祭祀活动(如祭龙神)、避邪驱毒活动(如戴五彩绳)等。海报制作:方金洋林愿表示,时至今日,端午节已成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的公历日期虽然不固定,但它的文化内涵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深深的民族之爱和浓浓的爱国情怀。来源:新华社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端午节将至,粽子大量上市,肉粽、红枣粽、蛋黄粽……各种口味的粽子,让人大饱口福。但是,吃粽子也有讲究。今天,江门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粮为大家讲讲粽子怎么吃才健康。李粮表示,粽子是糯米制品,具有热量高、不易消化的特点。市民自己动手包粽子时,可以适当控制油、盐、糖的含量,如五花肉可以用瘦肉、海鲜、鸡肉来代替,部分糯米可以用杂粮代替,这样会更加健康。粽子的热量与大小和配料有关,一般一个肉粽的热量相当于一碗半至两碗米饭。吃粽子时要注意粽子的个头分量,同时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发生被噎或其他意外情况,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李粮建议,粽子要趁热吃,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易引起消化不良;可以搭配温茶水以及清汤,还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胃肠道负担;不建议和冷饮、奶茶等一起食用。此外,粽子升糖指数很高,食用后人体血糖上升速度比较快,血糖不稳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粽子;老人、小孩消化功能差,要少吃;有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吃;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尽量不要选择肉粽等脂肪含量比较高的粽子;肥胖人群或正在控制体重的人群也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而适量食用。李粮提醒,粽子的存放也应注意,冷藏最好不要超过3天,冷冻不要超过2周,冷冻过的粽子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在选购真空包装的粽子时,要查看是否有漏气或涨袋现象,因为粽子的尖角容易刺破软包装材料,一旦破损易造成细菌侵入引起粽子变质。来源:江门日报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