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李勇毅到湛江经开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及开展平安夜访 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08:54:44
新闻图片
2025年赤坎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2:26
新闻图片
古筝悠扬奏新曲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2:04
新闻图片
湛江就业见习补贴最高每月1850元人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1:43
新闻图片
医生支招体重管理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1:24
新闻图片
廉江市营仔镇仰塘村:土地流转增活力 田间地头好“丰”景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1:02
新闻图片
科技赋能产销对接RCEP 徐闻菠萝交易中心助力产业升级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第一视线》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4 10:00:35
新闻图片
人民日报专访优必选 探访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之路

  图为人形机器人在执行灵巧操作任务。  郑雪雄摄(人民视觉)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这款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来自广东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建制”进入位于浙江宁波前湾新区的吉利汽车极氪5G智慧工厂“打工”。  “吉利汽车、比亚迪、富士康、顺丰……Walker S系列已进入许多工厂实训。摸索10余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新发展,已获得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介绍。  记者跟随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探访它们的进厂“打工”之路。  进厂训练——  从“能跑能跳”到“能工作”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热门的科技话题。  从流水线上的自动化机械臂,到各种形式的自主智能机器,都被视为机器人。然而,在周剑看来,最符合“机器人”本意的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终形态”。  早在2016年,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便登上春晚舞台“献艺”,此后还陆续在科技馆、展览馆等担任“导览员”“讲解员”。今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由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率先撞线勇夺冠军。  从“能跑能跳”到“能工作”,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4年7月,一台身高135厘米的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启连续21天的“实习”任务——搬运物料。  遗憾的是,实训中,这台人形机器人动作很慢,还需要扫描贴在料箱托盘上的二维码辅助定位,作业效率只相当于人工的20%。  “如何让人形机器人自行规划行走路线,如何加快动作速率,如何在高温下长时段持续作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累大量应用数据。”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说。  3个月后,体形与成年人相仿的Walker S1来了。本轮实训中,人形机器人工作范围扩大了30%,通过引入自研技术,显著增强了步态行走稳定性和手部操作灵活性。  “很多细节得到改进,动作更加连贯,搬运速度提升约25%。”焦继超说。  除了搬运,Walker S1还化身“质检员”,凭借智能摄像头与深度学习模型,对车标及车灯实施毫米级无损伤检测,准确率超过99%,还可实时反馈检查结果。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最后1厘米”。依托高精度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Walker S1的五指灵巧,操作小尺寸且易变形的柔软薄膜物体,可以实现精密装配。  2024年下半年以来,Walker S1陆续走进多家企业的车间,在多种生产场景下锤炼“打工”技能。  智能升级——  从单机训练到群体作业  两轮实训,Walker S系列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逐渐站稳了脚跟。  “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可以执行复杂、非结构化的任务。”吉利汽车制造工程中心创新技术部负责人徐俊说。  要真正像人一样“打工”,人形机器人既要会“干活”,还得会“交流”。  “实现群体作业,就要人机、多机协同,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焦继超说,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攻关,是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必经之路。  今年3月,优必选开展了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两台Walker S1稳步走到料箱前,同步用双手抬起料箱后,按照自主规划的行走路线,走向目的地,途中还能主动避开正在走动的其他机器人。  多机协同如何做到?  “像人一样,我们为机器人设定了‘大小脑’。超级大脑基于接入DeepSeek—R1的多模态具身推理大模型,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常识推理的能力;智能小脑基于融合感知技术和多机协同控制技术,支持多机并行分布式学习,加速技能生成与迁移。”焦继超说。  协同搬运时,超级大脑负责规划路线、拆解流程、现场调度;智能小脑则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肢体动作,调整姿态与力度。每台机器人的“大小脑”链接人形智能网联中枢,机器人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群脑协同”。  工厂里,一批混合尺寸的料箱到达,多台机器人通过部署在云端的超级大脑进行任务分工,每台机器人根据实时环境调整动作,毫秒级响应任务。  “从事不同工种,每个工人都需要单独学习,而人形机器人只要学习一次,就可以把技能复制给所有机器人。”徐俊说,进化出群体智能后,多台机器人可在生产线上通过协作完成更复杂更多元的任务,将推动新型工业化从“半柔性制造”向“全柔性智造”转变。  前景展望——  探索从“实习生”走向规模化应用  在比亚迪工厂,Walker S1效率翻番,计划二季度规模化交付;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成功验证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的应用可行性;在奥迪一汽长春生产基地,试点使用Walker S1执行空调泄漏检测任务……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实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形机器人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目前仍是“实习生”。  优必选正在加快研发的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将能够自主充换电,同时拥有更多自由度,工作效率可大大提升。“要大规模走上生产线,需要从‘可用’迈向‘好用’,还得把价格降下来。”周剑介绍,优必选总营业收入近一半用于研发,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获得全球有效授权专利2680项,主导和参与近40项智能机器人有关的全球标准制订,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有效技术专利数量居全球前列。  人形机器人离量产还有多久?“已经进入小批量量产试产阶段,真正实现产业级的量产能力还需要1—2年的时间。”焦继超表示,现在是产业化落地的关键期,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有人担忧:人形机器人进厂,会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冲击?“机器人不是取代人,而是成为人的‘智能助手’。”周剑说,人类负责创新设计,人形机器人承担重复性、危险性任务,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工厂中“人机共舞”,或在不远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胡  健 程远州

2025-04-23 20:45:38
新闻图片
今日辟谣(2025年4月23日)

2025年4月23日谣 言新疆各大5A级景区4月至6月门票全免?真相:近日,内容为“从4月起至6月30日新疆各大5A级景区门票统统免费”的信息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流传,引发网民关注。经向有关景区核实,均未实行类似优惠政策,此类信息涉嫌个别旅行社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来源:“新疆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辟 谣“上海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他国”系利用AI造谣详情:今年3月,一则内容为“华山医院前院长张明远因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救治,客死他乡医院走廊长椅”的图文信息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关注。经核查,华山医院没有名为“张明远”的前院长,也没有同名员工。对此,上海公安网安部门开展调查,成功侦破这起利用AI造谣案,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郭某某、石某某。据了解,自202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3人成立工作室,通过自媒体账号发文吸粉引流牟利。他们控制500余个自媒体账号,设置社会热点、明星绯闻、爆款推荐等关键词,引导AI软件自动生成并发布不实帖文30余万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王某某等3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上海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违法账号被依法封禁。(来源:“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新民晚报)误区太阳能板释放有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太阳能板的核心技术基于光伏效应,通过半导体材料(如硅)直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是非电离辐射,与X射线、核辐射这类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不会损伤DNA,也没有致癌性。即使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交流电时,也只会产生极低水平的电磁辐射,国家对光伏逆变器电磁兼容性有严格的标准,这些辐射的强度远低于一般家用电器或通讯设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公众磁场暴露限值为100μT(μT:‌微特斯拉‌的缩写,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而光伏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远低于这个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总之,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表明太阳能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事实上,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对公共健康利大于弊。(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通 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详情: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1、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11款移动应用。 2、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涉及35款移动应用。 3、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App客户端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及23款移动应用。 4、App未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涉及10款移动应用。 5、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虽提供了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但未及时响应用户相应操作,需人工处理的,未在承诺时限内完成核查和处理。涉及7款移动应用。 6、投诉、举报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建立便捷的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涉及9款移动应用。 7、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涉及49款移动应用。 8、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未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未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涉及4款移动应用。 9、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涉及5款移动应用。10、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未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收集未成年人信息未取得监护人单独同意。涉及3款移动应用。 11、个人信息处理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境外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个人信息的种类以及个人向境外接收方行使本法规定权利的方式和程序等事项,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涉及1款移动应用。 12、未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涉及10款移动应用。(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04-23 19:14:15
新闻图片
百万英才汇南粤!湛江城市发展报告请你查收,4月26日,相约成都,“湛”等你来!

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

2025-04-23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