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正在作业,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工人们在岗位上辛勤工作......新春伊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大楼建设工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者们以比学赶超的状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建设现场(通讯员李志滨摄)据了解,广东医附二院应急大楼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777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高21层,1层至5层每层2800平方米,6层至21层每层1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779平方米,设置1000张床位。目前应急大楼建设已完成工程桩试桩施工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今年完成大楼主体结构至地面17层。“目前正在建设的应急大楼作为民生工程和医院重点工作,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应急医院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广东医附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的应急大楼将采用‘平战结合’模式运作,在平时作为普通综合大楼,将有效满足日常医疗需求,而在“战时”则可实现快速转换,满足应急救治、传染病防治等各方面使用要求,有效应对重大交通意外、海上救援、消防救援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打造湛江应急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应急大楼建设,另一边是“精耕细作”的应急医学学科发展,自2021年获批建设湛江市应急医院以来,广东医附二院以应急医学学科发展带动全院各学科协同发展。“医院积极构建应急文化体系,加强急救平台建设,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促进学科融合发展,通过打通绿色通道,全面优化救治流程,全力打造湛江乃至粤西地区高水平应急医院。”广东医附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营造自上而下的应急精神文化,让应急理念植根职工思想,提升员工急救反应能力和执行力,推进急救医学学科群的内涵升级;以现场救治需求为导向,加强急诊与院前、院中、院后急救平台建设,完善5G急救信息平台及现场单兵指挥系统发展,利用全程可视等功能模块,实现现场、院前及院内救治一体化管理;持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并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契机,同时积极推进心衰中心、房颤中心、消化道出血中心、重症胰腺炎救治中心等建设,探索以预防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此外,医院通过应急学科建设,促使急诊、重症等的深度融合,打造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位一体、多学科协作的“一站式”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移动帐篷医院的建设工作,已建成移动救治帐篷模块,使医疗资源可以实现在灾难现场的快速投放,并以帐篷医院专科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创伤骨科等危重专科手术能力的提升,组建灾难专家库和移动ECMO救治团队,构建灾难现场手术组的MDT团队,持续提升医院专科能力。通讯员:李志滨融媒体编辑:陈振民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月9日上午,粤西首个县级海上搜救中心——徐闻县海上搜救中心,在琼州海峡北岸的湛江徐闻海事处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县海上搜救工作迈上新台阶。该搜救中心是广东西部三市首个县区级海上搜救机构,对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水上搜救应急体系,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高水上突发事件搜救应急能力,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保障琼州海峡安全畅通,服务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绵延,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是广东对接服务海南自贸港的“桥头堡”,中国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辖区海域包含琼州海峡、外罗水道、北部湾南部水域等重点水域。其中,琼州海峡作为全国最繁忙的水上运输通道之一,其安全通畅与否,关系重大。2022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运送旅客1184万人次、车辆374万台次,总体呈现船舶交通流量大、水上通航环境复杂等特点,水上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要。徐闻海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湛江有市级层面的水上搜救中心,但未形成水上应对紧急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的闭环指挥。现在县一级水上搜救中心成立后,能够对徐闻县水上救援力量进行直接统筹,以便更快速地处理突发事件、安排救援。徐闻县海上搜救中心由海事、海警、农业农村、应急管理、交通、气象、公安、海关等20个部门单位组成,具体负责海上交通事故(险情)、船舶溢油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和应急力量的组织等工作。依托智慧海事监管平台、全景AR、VTS、CCTV、AIS等信息化手段,实行365天24小时值守,以满足辖区海上应急搜救的需要。通过该中心值班室的监控大屏,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到海域船只的航行动态,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一旦出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通讯员:刘毓林融媒体编辑:陈振民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