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帮扶代表团赴廉江市车板镇、长山镇开展教育帮扶结对活动。据了解,白云区5所中小学结对帮扶车板镇和长山镇的5所中小学,通过交流互访,送课下乡,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互联网+”,助推车板、长山两镇教育数字化工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融共享。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陈亭君实习生:李天胤 杨晓云 黄境明通讯员:何津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为了营造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校园处置突发暴力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校园防恐工作,3月20日上午,湛江经开区反恐办联合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最小应急单元反恐防暴演练工作。现场模拟了一名持刀男子强行闯进校园,学校迅速启动最小应急小单元快速先期处置预案,值班人员及时启动一键报警,学校的警笛响起,同时辖区乐华派出所接到警报。在操场活动的学生与老师听到警报声后,女老师们迅速组织学生撤离到教室并关闭门窗;男老师则第一时间跑到教学楼的楼梯口处取盾牌、钢叉与警棍守住教学楼的楼梯口处不让暴徒进入教学楼。当暴徒突破门岗的保安来到教学楼时,男老师们则利用盾牌、钢叉与警棍与暴徒对峙,挡住暴徒数次冲击。此时,派出所快速处警到达现场后,与保安员等力量采取“棍、盾、叉”的最小单元作战模式,短短几分钟就将“嫌疑人”制服,老师现场师生无一人“伤亡”。此次演练演练过程贴近实战,检验了学校应急小单元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初期处置能力,达到预期效果。来源:湛江经开区公安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原标题: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人民论坛)——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②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成为社会大众的基本消费方式之一,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也随之增长。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个网络消费典型案例,涉及“负面内容压制”合同效力、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食品安全等问题。这样的案例发布,有利于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体现了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引领。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依法治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日前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系统总结了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网络法治建设理念和实践,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在推进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国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从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到健全数字经济法治规则,从划定网络安全法律红线到完善网络生态治理规范,中国网络立法随着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发展过程,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严格执法是依法治网的关键环节。全面整治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开展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中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面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事实证明,推进严格执法,能够有力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坚持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网络时代司法需求,完善网络司法规则,革新网络司法模式,依法解决新型网络纠纷,打击网络犯罪,保障网络空间主体权益,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普惠均等的司法服务。特别是在创新网络司法方面,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司法网络化、阳光化改革,推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等服务,健全在线诉讼规则,推动互联网法院“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新型审理机制不断成熟。面向未来,深入开展网络司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司法,必将让公平正义在网络空间得到有力彰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整治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提出建议提案,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出台网络暴力针对性立法。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网络法治建设始终在路上。坚持把依法治网作为加强数字生态建设、构建规范有序网络环境的基础性手段,坚定不移推进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我们就一定能开创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来源:网信湛江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红树林之城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红树林之城”特色文化,推动加快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红树林之城”建设的生动局面,助力把“湛江红树林”打造成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从3月19日起至26日,湛江市举办2023年“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活动。鸟瞰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欧阳泽 林俊儒 摄3月19日晚2023年湛江市“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湛江影剧院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云出席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浩然宣布2023年湛江市“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正式启动副市长吴国雄致辞3月19日晚,2023年湛江市“红树林之城”文化周启动仪式暨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汇报演出在湛江影剧院举行。张锋锋 摄据悉,这次“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由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主办,以“品味红树林之美 共建‘红树林之城’”为主题。重点推出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汇报演出、“相约‘红树林之城’”首届广州·湛江文化产业发展对话、“碳路湛江”公益行动计划发布会、“红树林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评选活动、“我爱湛江红树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及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在本系统、本辖区开展的植树活动、主题展览、主题宣讲、知识竞赛、文艺展演等60多项活动,旨在进一步塑造“红树林之城”特色文化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带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进“红树林之城”建设,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湛江好声音”。《红树林深处的灯塔》汇报演出现场。张锋锋 摄湛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被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2021年12月30日,湛江市召开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会议,正式吹响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号角。一年多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建设“红树林之城”各项工作,红树林保护修复卓有成效、融合发展全面深入、宣传推广出新出彩,湛江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单位、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单位、市各艺术家协会代表参加活动。当晚,本土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在湛江影剧院精彩上演。精彩内容抢“鲜”看“我爱湛江红树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3月19日,湛江市委网信办启动为期3个月的“我爱湛江红树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发动广大网友、知名博主用镜头记录、用内心感受、用网络传播湛江红树林之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线上宣传红树林。详情:“我爱湛江红树林”网络主题征集活动启动!湛江红树林邀请全国网友来打卡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3月19日到21日,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连续三晚在湛江影剧院作汇报演出。《红树林深处的灯塔》是在大文旅发展的背景下,为打响湛江“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而创作的大型舞台精品剧目。该音乐剧由广东南方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导演裘华松担任总导演,国家二级编剧周军创作剧本,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高翔作曲,讲述了雾号岛两代守塔人像红树林一样扎根海岛,带领渔民和乡亲们共同守护建设家园,感召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为这片红树林注入新活力的动人故事。首届广州·湛江文化产业发展对话3月21-22日,首届广州·湛江文化产业发展对话将在湛举行。活动由广州湛江两地联合举办,旨在携手推进穗湛文化产业深度协作,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提供文化支撑。“碳路湛江”公益行动计划发布会3月24日,“碳路湛江”公益行动计划发布会将在湛举行。会上将启动“碳路湛江”公益行动,并由相关部门解读有关种植红树林用地指标、蓝碳认证等政策内容,计划针对科学研究、保护修复、打造示范区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联合发起各项公益行动。“红树林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文化活动周期间,湛江将启动“守护红树林 科普向未来——红树林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自身实际,争当红树林的守护者、红树林知识的宣讲者、红树林故事的传播者、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志愿者,激发广大师生了解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热情。“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评选活动文化活动周期间将启动湛江市“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评选活动。活动以“建设红树林之城 青春奋进勇担当”为主题,面向全市10-35岁中小学、高校在校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开展遴选活动,最终选出10名“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和30名“红树林之城”青春宣讲团成员,通过鲜活的人物气质充分展示湛江的城市魅力。来源:网信湛江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3月20日上午,湛江市下穿广湛高铁地下空间预留节点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湛江市轨道交通穿越广湛高铁预留3处节点工程分别是规划6号线穿越湛江北站预留节点、规划4号线穿越湛江湾隧道的海滨大道节点、规划1号线穿越湛江湾隧道的人民大道节点,项目概算总投资3.47亿元。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许翠燕 江言通讯员:张朋飞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