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 卢杏“感谢大体老师给予我们的指导。”广东医科大学解剖楼前的留言板上,同学们留下了许多对“大体老师”的真挚感言。对医学生来说,解剖学尤为重要,因此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师,毅然决然地以身示教,引导学子步入医学殿堂,“无语良师”“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拍摄:李阳 权靖茹9月8日至10日,为向大体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敬意,进一步引导医学生深入感受其身上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广东医科大学在湛江、东莞两校区的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联合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及各书院一起开展了致敬大体老师活动。拍摄:李阳 权靖茹在解剖学教研室,师生们身着白褂,手持雏菊,致悼念词,鞠躬献花。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汪林欣同学表示,“在医学求知的道路上,他们是我们最特殊、最无私的引路人。虽未曾闻一言一语,但大体老师的奉献却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们医学生的心田。每当站在解剖台前,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都源自那慷慨的赠予。”第二临床医学院魏云同学认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究医学和人体的奥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生命存在的痕迹,让我们能够带着这份扶伤济世的热忱之心,将光亮延续。”无言师教恩如海,生命燃尽化春泥。“无语良师”用身体力行诠释大爱无疆,勉励更多医学生为“大医精诚”的使命与责任奋斗终生。陈子欣 刘望龙 卢杏该校硕士研究生新生罗华盛已经是第四次参加这项活动。作为该校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的他就热心于志愿服务,2018年就读大三的他第一次参加后,坚定了继续深入学习临床医学、解除人民病痛的决心。大学毕业后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服务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服务期满考回本校研究生的罗华盛早已经签了器官捐献志愿者协议书,他在活动后表示:“在西藏服务期间我尽心尽力地去医病救人,再回到母校再次面对大体老师,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当时老师带给我的震撼和无形中的激励,选择回到母校读研也是为了更一步精进医术,为更多的病人服务。”陈子欣 刘望龙 卢杏广东医科大学开展了诗歌朗诵、器官捐献访谈会以及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升其职业责任感与伦理意识,弘扬医德精神,推动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长期坚持协助开展致敬大体老师系列活动的“知行青春”工作室遗爱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以“弘扬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助力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发展”为目标,通过“生命礼赞”公益讲座进社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了生命教育、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弘扬大爱精神。这不仅提升了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而且激发更多人的捐献意愿,为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陈子欣 刘望龙 卢杏为提醒自己不忘初心,铭记大体老师的教诲,“时光信箱”活动鼓励医学生写下对未来自己的期望和对大体老师的感激之情,封存起来,计划在下一年清明节开启,实现时空跨越的情感碰撞。本次活动还特地以“网络云献花”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致敬大体老师的行动中来。陈子欣 刘望龙 卢杏师生们纷纷在线上献花,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敬意和感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深入人心,进一步弘扬了医德精神,还促进了社会对医学教育及器官捐献的关注,为推动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新时代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3年起,每年清明或教师节,广东医科大学都会开展“致敬大体老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上万名师生参与。记者 梁恩助 通讯员 周圆 关青荷 焦文一(摄影作者见图片说明)
9月10日,湛江边检站派出20余名民警职工组建党员突击队深入徐闻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在灾害大考前彰显忠诚担当。当天上午,湛江边检站20余名民警职工冒着蒙蒙小雨来到湛江徐闻县。受超强台风“摩羯”过境期间强风暴雨影响,徐闻县内遍地倒伏树木、倒塌广告牌、高楼掉落物、生活垃圾等物,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干扰,也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造成了危险隐患。该站民警职工到达徐闻后,立即投入灾后设施修缮、垃圾清理、树障清除等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好台风后民生保障工作。据悉,台风期间,湛江边检站24小时持续在岗在位,配合做好港区清港避风工作,快速保障450余名船员和海上作业人员撤离。8日,防汛应急响应结束后,湛江边检站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受灾情况,部署开展口岸恢复通关,顺利保障出入境船舶在台风过后有序安全“零等待”通关。通讯员 岳振华 赵微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