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四部门17日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以下称“风险提示”)指出,近期,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旗号,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近年来,我国养老金融领域的诈骗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机构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违法行为,销售不符合养老特点的金融产品,以高额分红为诱饵开展非法集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析师娄飞鹏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个人金融素养和对于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正规金融产品供给相对短缺。此外,有关部门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一些机构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为会员卡充值。二是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一些机构或企业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三是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一些企业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四是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一些企业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 娄飞鹏认为,个人要加强金融知识积累,金融部门也要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进一步提高个人金融素养;要通过扩大机构和产品准入,优化政策支持,让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适合个人养老积累的金融产品;再者,多部门要联合对于假借养老之名、实际上不符合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打击惩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有关部门表示,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来源:经济日报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 施显彪审核:吕小兰
近日我国辽宁、安徽多地报告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仍在进行疫情防控形势值得关注广东疾控首席科学家林鹏提醒疫情仍在持续务必一如既往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以下健康提示要牢记接种新冠疫苗5月11日,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000万剂次。对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林鹏表示,我国绝大多数人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总体上,有基础病和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几率较大,但目前无法预测个体感染后症状的轻重,接种疫苗显得非常重要。“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整个社会才能尽快恢复正常。”林鹏建议,对于有条件接种疫苗的公众,一定要尽早去接种疫苗。目前,广东各大疫苗接种门诊已开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市民可通过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http://cdcp.gd.gov.cn/“便民服务--广东省疫苗接种门诊信息查询”或在百度地图内输入“接种门诊”即可查看就近接种门诊联系方式。林鹏提醒,市民请务必提前联系接种门诊了解新冠病毒疫苗到货情况,按照门诊制定的方式进行预约前往,避免扎堆。接种疫苗是在疫情之下获得保护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以下7大个人防护需要每个人牢记并行动起来!个人防护要点不能忘林鹏建议,要做好7大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常清洁、勤监测、分餐制。“特别是在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尽量保持一米社交距离。”除此之外还要提醒的是∨关注疫情风险等级变化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尽量避免出境和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到达目的地后应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林鹏提到,从中风险地区返粤的人员建议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返粤后要向社区报备,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五一期间外出旅游的市民,返粤后14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来源:南方+、健康广东、湛江日报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施显彪审核:吕小兰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题:一隅不安,举世皆危——新华社独家专访钟南山谈世卫“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报告 新华社记者陈芳、徐鹏航、陈席元 超300万人死亡,影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21年底造成10万亿美元的损失……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发布报告,对全球新冠疫情应对工作进行评估。 历经8个月的合作,这份报告对终结新冠疫情、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提出成立全球健康威胁理事会等多项建议。这份报告是如何形成的?各国应该如何携手让新冠成为最后一个大流行?新华社对该小组专家成员钟南山院士进行了专访。 钟南山出席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2020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从局部暴发到全球危机 两个关键预防环节要重视 问:回顾新冠疫情,报告做出了哪些重要评估? 答:2020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一个独立小组,对该组织领导下的全球新冠疫情应对工作进行评估。 专家组在5月12日发布了82页的主报告。这份主报告通过整理证据,针对大流行防范与应对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指出了存在的差距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专家组的主报告重点提出,根据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的过程,要重视两个关键的重要预防环节,一是从局部暴发发展为全球流行,二是从全球流行发展到全球健康及社会经济危机。 2020年4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广州市第78场疫情防控新闻采访活动,钟南山与在穗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嘉乐 摄 在第一个阶段,从局部流行发展为全球流行,尽管中国在早期已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时通报疫情、并在国内采用了强力封城及群防群控措施,而且WHO在1月30日发出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告,但多数国家采取了“等等再看”的观望政策,并未迅速采取有力行动,等到真正在本国暴发了才开始关注,为时已晚。 在第二个阶段,从全球流行发展到全球健康及社会经济危机,全球缺乏协调有力的应对体系,国际紧张的形势阻碍了多国协作的统一行动,有的国家制定政策不是根据科学,没有正视并解决国内存在的、由于疫情进一步加重的不公平状态,这些都加重了对低收入国家、弱势人群及贫困家庭的危害。 2021年3月2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体育馆内,师生们在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8个月密切合作 13位专家成员为未来提供指导 问:作为呼吸领域的知名专家,您如何看待这次世所罕见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报告由13位不同国家的专家成员完成,如何确保在实证性、独立性方面达成一致? 答:新冠大流行本是一场可以预防的灾难,这就是“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Independent Panel for Pandemic Preparedne and Repone,IPPPR)”亟须成立的原因。我作为参加该小组的独立专家之一,和其他所有12位专家成员都意识到,我们的任务前所未有的重要,即通过实证的、独立的和综合的回顾为未来提供基于证据的指导。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2003年SARS疫情尚未从记忆中消失,今天,我又怀着深深的悲痛目睹了数百万生命因新冠大流行死亡。世界未能从过往中学习,也没有为大流行做好准备,这令人深感受挫。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我们必须从这次危机中学习,同时立即采取行动。 专家组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吸取教训并且为未来提出建议。通过8个月的密切合作,通过大量的视频会议、访谈、系统综述和研究,尽管在我们成员中有时存在分歧,但大家基于客观事实,通过充分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2020年12月25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包装车间内检查产品包装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17000名医护人员献出生命 疫苗仍未得到公平分配 问: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如何看待各国所采取的遏制传播的策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发疫苗,在疫苗接种方面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 答:在主报告中也充分肯定了以下的事实: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各国的医护人员体现了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至少17000人在抗疫中献出了生命; 部分国家通过采取强有力的遏制传播策略(aggreive containment trategy),成功应对了新冠疫情传播。他们吸取历史上疫情的教训,尊重科学,重视及时分类和转运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确保隔离措施及设备,信息透明及持续,以及调动基层医护工作者的作用,从社会及经济上提供充分支持; 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发疫苗,使群众在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中受益。 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从而建立群体免疫是当前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疫苗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主报告要求疫苗应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是:高收入国家应当为COVAX(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和ACT-A(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做出贡献,帮助资源不足的国家;要求疫苗生产国提供疫苗的许可证及技术转让等,使得中低收入的国家都能获得接种疫苗的机会;确保足量和公平的疫苗供应。 2月24日,在匈牙利瓦罗什勒德,家庭医生展示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匈牙利当天开始接种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新华社发(陶马什·沃什瓦里摄) 成立全球健康威胁理事会 防范未来的大流行需要各国合作 问:新冠疫情还在不少国家肆虐,对于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报告给出哪些新的建议? 答:除了立即行动外,为保证未来我们能成功应对下次大流行,专家组提出了应当实施的长期建议,包括:提高大流行防范与应对的政治领导力、提高疫情防范的全球筹资和投资、改进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一个工具和供应的平台。 我想特别强调成立全球健康威胁理事会(Global Health Threat Council)的建议,只有得到最高级别政治领导的关注,才能确保“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能够在未来得到落实及持续,而不会被遗忘或忽略。 这个主报告是客观的、科学的。但要将主报告的建议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需要全世界各国的统一行动。 当前新冠疫情还在世界上不少国家肆虐,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建立全球性的、高层次的抗疫领导机构,对疫情防控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建立全球性疫苗公平分配计划,赋予WHO更高的行动权力,行动起来,争取在相对短期内控制疫情的发展,达到“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提出的目标:“让新冠成为人类最后一个暴发的大流行”。 “一隅不安,举世皆危”——除非所有人都安全,否则没有人是安全的。 2021年1月6日,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检查自动西林瓶包装线上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标签。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3月1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附近的萨利姆镇,巴勒斯坦工作人员搬运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收到的新冠疫苗。新华社发(艾曼·诺巴尼摄) 2021年5月12日,在合肥市一处新冠疫苗接种点,医务人员为外籍人士接种疫苗。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4月16日,智利卫生部长帕里斯(右)与智利卫生部顾问阿劳斯在圣地亚哥出席发布会,公布中国科兴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在该国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新华社发(智利卫生部供图)来源:新华网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施显彪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