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伏季休渔将于8月16日结束,湛江海事局连日来联合渔政部门走进当地渔港,开展开渔前安全知识宣教活动,给广大渔民送上一堂海上安全实践课,为2021年开渔季做足安全准备。8月4日,在草潭渔港,遂溪海事处联合遂溪渔政现场巡查港区水域,向周围渔民发放《关爱渔民生命 关注船舶安全》等安全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商渔船碰撞事故案例,并详细解答渔民们的问题,让渔民深刻了解船舶违反航行规定、在航道内违法捕捞作业等行为的危害。8月11日上午,在江洪渔港,遂溪海事处联合遂溪渔政详细了解“开渔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向渔船老大发放宣传资料,教育督促渔民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提醒渔船作业时远离主航道、通航密集区,并现场为渔民提供水上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应急救生等方面咨询服务。8月11日下午,在外罗渔港,徐闻海事处联合徐闻渔政乘坐执法艇对外罗渔港水域开展巡航执法,检查渔船所经航道、锚地等水域通航条件及航标、助航设备运转状况,并在栏船沙水域查处一艘可能影响渔船正常航行的商船,及时消除渔港水域通航安全风险隐患。开渔后,湛江辖区众多渔船将开航出海,恢复生产作业,作业水域商船渔船交织,交通流密集,海上商渔船碰撞风险加大,极易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为落实广东省“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部署,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提高渔民水上安全意识,保障捕捞生产安全,多部门联合开展本次活动,活动中共有80余名渔民参加,现场派发宣传资料120余份。据悉,湛江市将于8月14日(周六)至20日(周五)举办开渔周活动,主会场设在市区招商国际邮轮城,并在江洪渔港、硇洲渔港、乌石渔港等渔港设立分会场,组织特色开渔主题活动。(通讯员:李文 吴爱欣)来源:湛江海事局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东莞长安镇内,全域性“图书馆+”旅游线路让当地图书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中山西区烟州社区中,“邻里文化家”新兴公共文化空间把文化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深圳宝安着力打造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宝安模式”,服务人数、读者活动场次、图书外借量等数据成倍增长…… 在广东,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镇,市民总能在居住半径内找到一方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的背后,是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8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352个、美术馆13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9个,实现五级全覆盖,全补齐,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19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涌现 今年暑假期间,由阳山县图书馆和各基层分馆联动举办的“诗韵田园·乡村有约”文化惠民服务进基层活动,在全县13个分馆和40个服务点循环开展。 阅读室内,少儿读者手捧绘本看得津津有味。“阅读活动就在家门口,文化综合服务点越来越有生气。”村民胡先生说。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通了与市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省利用总分馆制建设,有效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向镇村两级延伸共享,全省有超过110个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体系,“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历史性全覆盖。 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不断扩大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覆盖面外,近年来,广东还创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索如深圳盐田、宝安垂直一体化管理和中山市纵横结构等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各地探索的经验做法,被广东省委改革办列为第一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予以复制推广。 在逐渐提升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的同时,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加关注公众的主观感受,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深圳盐田,智慧书房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海滨公园旁的智慧书房——听海图书馆内,首次到馆的读者被馆内“硬核”的便利设施震撼:“人脸识别就能登录进馆,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便捷!” 智慧书房的“智慧”不止于此,该馆图书资源可依据主题和读者的请求进行配置和定期主动更换。“以前读者是被动接受服务,现在,读者请求、现场数据等都会实时传送到总馆,让图书馆更了解市民需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堂说。 类似听海图书馆的智慧书房在深圳盐田共有10个,成为周边新晋的休闲、阅读打卡地。近年来,我省共计19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广东公共文化建设及民生的生动一幕。 “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抓手。针对应建未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我们将列出推进任务清单和施工图,以消除公共文化设施空白点。”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21个地市和122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制定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供给侧改革丰富公共文化产品计划每年放映20万场农村电影 来自韶关的瑶家妹子赵芳,如今是市内小有名气的“金嗓子”。去年11月,在“同饮一江水”2020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的舞台上,赵芳所在的参赛组合,以一曲明丽悦耳的瑶歌《山的那一边》夺下桂冠。 由于活动参演选手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地域,因此组合成员内包括小学老师、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行业成员。“劳动者歌唱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推广特色民乐的全民歌唱大舞台。”赵芳说。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广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百歌颂中华、民歌民乐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广场舞展演等省级品牌活动,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形式增强基层文化“造血”功能,让更多如赵芳一样的基层文艺爱好者参与进来。 “除了能参加群艺活动,村里球场还有免费电影看啦!”在东莞石碣村四村球场上,周边村民结伴,在露天球场一同观看《建党伟业》《形意英雄》等热门影片。 目前,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已成为石碣镇文化活动的“常规动作”,今年6月期间,全镇放映公益电影及健康安全教育宣传片81场,利用村民文化广场、球场等场所不断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这是广东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一个缩影。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的目标,全省每年将计划完成20万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2020年,广东统一购买了15万场农村电影放映影片版权,免费提供给欠发达地区,助力“文艺之花”在我省遍地开花。 疫情下,文化惠民服务并不停歇。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文化公共服务还从“线下”走上“云端”、进入“指尖”。“云上看展”“线上春班”“数字展馆”“云公演”等项目,以智慧服务把文化成果送至千家万户。 从解决“缺不缺、够不够”,到实现“好不好、精不精”。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指导下,力争到2022年底,让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设施设备更加齐全、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群文活动更加繁荣,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记者:李文轩)来源:南方+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湛江市发布最新公告调整外国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从8月14日起,我市调整外国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从外国入境14天集中隔离期满回到湛江的人员,从原来实行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管理”,居家隔离管理期间足不出户。湛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8月14日来源:湛江发布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8月13日,湛江海事局牵头组织公安、边检、渔政等单位,开展国际航行船舶在港期间非法供应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小型船舶向国际航行船舶非法供应物资,严防死守疫情通过海上传播。当日13时30分许,联合执法人员乘“中国海监9084”船从霞海港码头出发前往湛江港18#灯浮附近水域,沿途对湛江港霞山港区、第二引航锚地、龙腾航道、港外锚地等水域靠泊或锚泊的国际航行船舶进行巡查,重点查看目的水域是否存在小型船舶非法搭靠、人员接触及物资交易等情况,并通过VHF甚高频呼叫“粤电2”等船舶,讲解非法供应行为的危害,告知船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提醒船舶严禁接受非法供应。同时,对过往小型船舶进行疫情防控宣贯,提醒其不得非法搭靠外轮,严禁私自出海非法接驳人员及物品。本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船艇1艘次,历时6个多小时,巡航里程60余海里,巡航检查国际航行船舶12艘次。该行动营造了严厉打击非法供应的高压态势,强化了海上管控力度,健全了联动协调机制,筑牢了水上疫情防控安全网。据介绍,非法供应主要指涉渔小型船舶、自用小型船舶、小型交通艇、摩托艇等船舶未经相关口岸单位批准,擅自向停泊在湛江港锚地、码头的国际航行船舶供应或交换燃油、淡水、伙食等船舶物资行为。目前国外疫情态势严重,国际航行船舶来自世界各地,非法供应行为发生人员接触,存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通讯员:刘毓林 陈亚龙)来源:湛江海事局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
8月11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21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大赛主题是: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全省共有26支代表队155名选手参加此次比赛。由于受疫情影响,赛事半决赛及总决赛采取报送选手讲解视频、评委现场评审、进行线上直播的方式。 经过激烈角逐,8月13日,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赛果尘埃落定,湛江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队员王世超讲解的《海水稻—中国新饭碗》荣获二等奖,刘甜讲解的《疫苗-免疫细胞的模拟考》、江梦宇讲解的《一粒种子上天入地的旅程》、王昭棠讲解的《防眩护眼,“睛”彩无限》、矫宛辰讲解的《神奇的水熊》荣获三等奖,王会讲解的《黑色战斗士-黑水虻》、黄海霞讲解的《古老的蚕丝 现代的应用》及张茜讲解的《饮酒多少才是适量》获得优秀奖,江梦宇荣获“最具人气奖”。湛江代表队成为奖项数量仅次于广州、,全省排名第二的代表队。 整个大赛精彩纷呈,选手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娴熟的讲解技巧得到评委的频频称赞,为普罗大众献上一场不可多得的“科普盛宴”,让科学不再“高冷”,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孩子们深埋追梦科技的理想种子。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湛江台记者:黎明新通讯员:黄文婷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赵意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