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村晚依非遗脉络 赏湛江风情 “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年例,是粤西地区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明时期,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会在特定的时节举行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感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动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年例习俗。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强调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现既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精神生活“富”起来的美好愿景。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联袂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等单位推出以“村晚歌盛世 年例庆丰年”为主题的湛江文旅大品牌——“广东年例村晚”系列活动。 12月9日上午11:30,广东年例村晚启动仪式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1000㎡演播厅盛大开幕。舞狮表演 启动仪式在激情四溢的非遗文化表演中拉开序幕。精彩生动的舞狮展示了湛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观众们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雷州半岛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湛江年例宣传片播放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精心制作的湛江年例宣传视频在大屏幕上缓缓播放,生动展现了湛江的特色年例习俗。领导致辞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国雄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而年例——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璀璨明珠。此次“广东年例村晚”系列文化盛宴,正是湛江市深入挖掘和传承年例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广东年例村晚”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湛江年例,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湛江,领略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同时,他也呼吁大家以年例为契机,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共同书写湛江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广东年例村晚”介绍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林勇标详细介绍了“广东年例村晚”系列活动的整体方案。 广东年例村晚是一个多方共同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以年例文化为核心,融文化、美食、美景于一体,是一个文旅融合平台,通过联合、延伸、嫁接等方式形成一系列文旅盛会。 广东年例村晚系列活动将分为“起年例”——欢乐总动员,“正年例”——农家院里过大年,“年例尾”——南北民俗集结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年例2025年1月13日到春节前举办三项活动和一台晚会。三项活动是:成果巡游、一条街、创意打卡。成果巡游有百千万工程成果、湛品及其IP形象、各文旅典型案例、各企业形象等。一条街是“花市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和“年货一条街”及创意打卡点的集合。✨一台晚会是重头戏,将在2025年1月18日录制,在春节期间播出,共同拉开正年例大联欢的序幕。第二阶段——正年例正月期间乃至全年在正月期间乃至全年,这台晚会将整体或者部分形式深入举办年例的各乡村,与村民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第三阶段——年例尾贯穿全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场盛大的活动模式正式拉开帷幕,包括1个主场和9个分场,我们将共同开启一段“广东年例村晚”的文旅打造之旅。这场旅程将贯穿全年,实现月月有年例,周周有舞台,年度30至50场的全网直播盛况。文艺表演 青年歌唱家吴怡演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了湛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湛江双展洪木偶戏剧团带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木偶戏《嫦娥长袖舞》、《木偶显神通》。木偶在艺人的操纵下,仿佛有了生命,木偶显神通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点睛启动仪式领导嘉宾共同为醒狮点睛 随着吴国雄副市长宣布广东年例村晚启动,“广东年例村晚”一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启动仪式通过视听湛江APP全程直播。截止12月9日,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视听湛江APP、视频号、公众号、抖音号等各平台共发布“村晚”相关稿件21条,其中《“村晚歌盛世 年例庆丰年” 广东年例村晚即将盛大开启!敬请关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视听湛江APP!》、《首届广东年例村晚来啦!#湛江#年例》等作品获得较高播放量,合计播放量达100w+。 湛江年例,这一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期盼,也映照出我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期待“广东年例村晚”文旅大品牌成为我们湛江一个崭新靓丽的名片,也祝愿湛江年例这一文化习俗通过“广东年例村晚”系列活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END文字:赵意 陈韫琪(实习)陈丽娜摄像:陈珏瑜 梁明峰 陈若麟融媒体编辑:陈韫琪(实习)责编:唐凯明监制:罗永强审核:吕小兰 傅萱总策划:陈宝梁 林勇标
2024年12月9日谣 言“史上最严车检来了”?真相:近日,多个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宣称“史上最严车检来了”“车检年限变化”“燃油车年检增加OBD检测”等。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上述说法均为不实消息,目前各地车检并没有新变化。自媒体发布的消息提到,“新政取消了9座及以下非营运载客车10年内3次上线检测的规定,减为2次”等,实际上,这一规定在2022年10月1日便已开始实行,并非今年的新政。目前,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含9座以下)10年内上线检验2次,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测即可;注册登记时间超过10年的,每年上线检测一次。关于网传增加的“OBD检测”,指的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够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可对汽车尾气超标发出警示。实际上,车辆OBD检测早在2019年11月1号已正式实行。根据规定,2011年7月1日后生产的轻型汽油车都需要进行OBD检测。检测机构负责人表示,车检年限和标准与此前相比没有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检测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将正式实施,新规新增了OBD检测项目。但目前对于燃油车而言,并没有相关年检新规出台。(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误 区益生菌的几个误区你踩雷了吗?真相:关于益生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常见的误区。误区一:益生菌可以包治百病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误区二:所有的益生菌都差不多实际上,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比如,双歧杆菌可以到达大肠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嗜热链球菌可以进入小肠帮助人体消化乳糖等。误区三:益生菌可以长期服用虽然益生菌对健康有好处,但并不适合长期服用。长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依赖性,降低肠道自身的调节能力。误区四:益生菌补充是多多益善商家对于益生菌的宣传动辄含有8000亿CFU、10000亿CFU的数量,先不论拿到消费者手中真正还有多少活菌,单就益生菌本身而言,并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过量服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来源:@央视网快看)通报云南昆明警方公开曝光一批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警示案例详情: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云南昆明警方全面梳理摸排各类网络谣言线索,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网络谣言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清朗和谐网络空间环境。近期打击处置的典型案例主要有:案例一2024年11月,网民陈某某出于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的目的,在网络平台发布内容为“通缉令:陈小武;罪名:越狱;悬赏金:1000万元”的虚假视频,该视频播放量上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安宁警方依法对陈某某予以批评教育。案例二2024年10月,网民杨某因与沈某某发生纠纷,出于报复、恐吓心理,截取沈某某父亲的人像图片后,编造配文“杀人犯逃亡在官渡,看见请打110”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严重影响他人名誉,引发群众恐慌,扰乱公共秩序。官渡警方依法对杨某处以行政处罚。案例三2024年10月,网民胡某某通过社交群组发表不当言论,对革命烈士刘青莲恶意侮辱,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影响大众认知、伤害公众情感。东川警方依法对胡某某处以行政处罚。案例四2024年10月,网民陶某某、李某某为吸引眼球,编造“某小区14栋发现拐卖娃娃的窝点”的不实言论,并在社交群组中发布,造成该不实信息被大量传播,引发公众恐慌。官渡警方依法对陶某某、李某某处以行政处罚。案例五2024年10月,网民陈某某、董某、徐某某为博取流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某医院医患纠纷视频,谎称患者死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呈贡警方依法对陈某某、董某、徐某某予以批评教育。(来源:“云南警方”微信公众号)详情云南昆明警方公开曝光一批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