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战友,是父亲,是妻子,是兄妹,是儿女,是知己……是我每天都想念的人。因为有你,山河壮丽!这一首《千秋念》唱尽相思,无尽缅怀。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清明寄哀思,鲜花献逝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清明节寄托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不忘根本的家国情怀。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烈士遗志、激发爱国热情、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事迹、致敬英雄精神,并引用爱国主义诗句言志抒怀,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与您一起学习领会总书记用典。【释义】《正气歌》是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在狱中三年,文天祥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里,文天祥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正气歌》开头十句写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局艰难之际,必然会显现出来。接着列举了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他们“守节尽忠,舍生取义”,彰显了正气的力量。在援引十二个典故之前,诗人以“时穷节乃见(同‘现’),一一垂丹青”为总起句,强调时运艰难之际,忠臣义士便展现出崇高气节,他们一一被记录在史册上,名垂后世。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用自己的浩然正气诠释了“时穷节乃见”,他的英名也永垂史册!【解读】革命气节重如山。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这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与期望。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节,既是对志气和节操的坚守,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光大,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崇高气节,历经千难万险,在千锤百炼中见筋骨,在攻坚克难中显担当,在甘于奉献中践使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当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之时,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们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守护初心使命,砥砺政治气节,磨炼政治风骨,走稳走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展现新形象、新风貌、新作为。(作者 杨立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来源:央视网
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学习进行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缅怀英雄先烈,致敬英烈精神。清明时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图文故事,带您一起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祭英烈,致哀思。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用实际行动向英雄先烈致敬。敬献花篮从2014年起,每年的9月30日,习近平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英烈丰功伟绩。仪式上,军乐团奏响深情的《献花曲》,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习近平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并缓步绕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芬芳吐蕊的百合、鲜艳夺目的红掌、玲珑雅洁的文心兰……寄托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2021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这是习近平整理花篮上的缎带。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鲜花奠英雄,深情寄哀思。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习近平用敬献花篮的方式,缅怀先烈。2021年4月,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习近平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习近平深情地说,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2019年9月,河南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习近平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远眺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在纪念碑前,习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深情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2019年5月,江西于都,习近平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纪念碑前,习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缓步绕行纪念碑,仔细察看基座上的浮雕,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2017年12月,江苏徐州,习近平来到凤凰山东麓,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烈士纪念塔前,习近平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深情凝视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有两个“凝视”的场景,令人印象特别深刻。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一个是2021年4月,习近平来到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来脚步,凝视良久。画面中,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率领后来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军将领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这样的深情感叹。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习近平道出成功的奥秘:“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另一个是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到兰考,习近平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干部十不准”图示、焦裕禄生前办公桌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参观按一比一比例复原的焦裕禄办公室时,总书记再次见到了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那把著名藤椅,他驻足凝视、默默端详……睹物忆人,习近平感慨道:“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纪念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英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追思寄语英雄烈士,在习近平的心中重逾千钧。习近平曾说,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追思先烈,寄语后人。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用四个“深切怀念”来缅怀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革命烈士、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道,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他深情地说:“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述,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一次次隆重的纪念活动,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寄语,总书记向全体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来源:新华网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你经历过什么甚至 都不曾见过你只听说 你那天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曾经的你为了拼出我们的美好生活像风一样跨越了千万里现在的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走过你走过的路终有一天要找到你成为你你承诺过我们未来我们也会守护你的现在你 一直都在这里英雄的名字永远将被铭记来源:新华网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一百多年来,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崇尚英雄,缅怀英雄,学习英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来源:央视网
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形势严峻。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广东第一时间组织调集核酸检测、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各种资源力量,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防疫一线。4月3日,广东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共300人快速集结完毕,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紧急飞抵上海投入防控一线。受省委书记李希、省长王伟中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疫情防控指挥办主任张虎前往机场为援沪核酸检测队送行,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援沪核酸检测队成员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勉励大家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疫情防控指挥办主任张虎“坚决完成支援任务,现正全力以赴开展工作。”4日上午,记者连线已经开始核酸检测工作的广东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她表示,支援队伍深夜抵达上海后,连夜与当地对接并排出工作表。今天上海将开展全市核酸大筛查,一早队员们按照各自分工赶往5个检测点开展工作。黄彬说,队员们目前士气高昂、精神饱满,正在全身心投入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们会与上海人民一道努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尽心尽责做好工作,全力以赴助力上海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不辜负上海和家乡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广东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据悉,广东此次派出的援沪核酸检测队共300人,均为全省的核酸检测技术骨干力量,有着丰富的抗疫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业务水平。其中,17家省部属医院派出46人,珠海、汕头、佛山等19个地市共组派254人。队员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4岁,其中党员11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48人、中级职称130人。广东还积极协调第三方检测机构核酸检测力量赴沪支援,10万管气膜实验室设备和4万管移动方舱实验室正调往上海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抵达上海后,广东援沪核酸检测队连夜制订工作计划4月4日上午,广东援沪核酸检测队员们已经争分夺秒投入上海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此前,根据上海防疫需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精选筹调在广东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救治及预防用抗疫中药1.46万箱,紧急调派专机于4月1日晚运往上海,并于次日分发至上海抗疫一线。广东精选筹调救治及预防用抗疫中药逾1.46万箱,紧急调派临时货机运抵上海,已分发至上海抗疫一线。来源:南方+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唐凯明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