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民生头等大事和人才第一资源,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感和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各项活动声势不断扩大,各类人才加速集聚,目前已吸纳超过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进一步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充分彰显广东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大省担当。“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高规格高质量举办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省领导带队赴全国8个重点城市招才引才,开展系列专题招聘活动,引领推动各地各单位组织各类常态化招聘活动4000多场,深入实施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贯彻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开展“百日冲刺”行动和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打造用好“永不落幕”线上招聘会,以空前的规模、优质的岗位、送岗上门的诚意精准招引优秀人才。“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突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充分发动华为、比亚迪、腾讯、美的、大疆等500强榜单头部企业,央企国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动态募集120多万优质岗位,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强化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针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推出“五有三好”(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政策包。紧抓AI应用,探索引入AI电话主动联系服务对象,引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AI诊断简历、模拟面试、岗位推荐等服务,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全省各地用心用情提供城市礼遇,加强毕业生求职就业住房保障,通过英歌舞、岭南狮、双皮奶、功夫茶、鲜荔枝等文化展示,让人才走进广东、爱上广东、扎根广东。
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热知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原型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中华白海豚“喜洋洋”、粉海豚“乐融融”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粤港澳地区海洋文化的象征喜欢群居的它们展现了自然界中罕见的团结互助精神这正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团结奋进的生动体现中华白海豚年年回归珠江三角洲繁衍寓意不忘故乡、深爱家园与回归历程相契合也象征着粤港澳人民心手相连共创新时代篇章就在今天,我们收到一个令人开心的消息!“喜洋洋”“乐融融”家族又壮大了!近日,湛江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传来喜讯当地“陈氏社群”成功诞下一头幼豚“陈氏家族”社群刚出生的幼豚。 刘彬帅 摄“陈氏社群”是雷州湾中华白海豚大家族的其中一个社群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幼崽。 刘彬帅 摄目前,广东共有6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其中,位于湛江雷州湾的是世界第二大中华白海豚种群。当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社群,其分布模式恰似客家围屋村落般层次分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介绍说,占据南部海域的“林氏社群”规模最大,其余三个社群则由北至南命名为“李氏社群”“陈氏社群”以及“刘氏社群”,还有个特立独行的游离小队被命名为“Mino”(意为少数派“Minority”)。“陈氏社群”结伴出游。 林文治 摄雷州湾中华白海豚添丁意味着我们的“喜洋洋”“乐融融”又多一个弟弟/妹妹“喜洋洋”“乐融融”知多点“喜洋洋”和“乐融融”的形象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不仅因为它长得呆萌可爱,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生态文明,是其中的关键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表示:“倡导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是我们把吉祥物聚焦到中华白海豚身上,所蕴含的和想表达的深层意义。”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目前,全世界大约还有6000头中华白海豚,约4000头栖息在中国,其中2000头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生动象征。刘平云说,“以中华白海豚作为吉祥物形象,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两者十分契合。”“乐融融”为什么是粉色的?刘平云表示,“海豚在运动的时候,因为血管充血,皮肤会变成粉色,这与运动员的激情澎湃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们在白海豚‘喜洋洋’之外,还设计了粉海豚‘乐融融’。”看到这里估计有不少网友会问“可爱到发芽”的“喜洋洋”“乐融融”有表情包吗?有的!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喜洋洋乐融融2”表情包中华白海豚的种群状况反映了食物链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保护其种群健康可持续繁衍也是湛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中华白海豚种群能够继续“豚丁兴旺”“喜洋洋”“乐融融”能有更多的弟弟妹妹稿件来源:湛江发布
十余米高桥,他纵身一跃!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关山桥附近一名溺水者体力耗尽漂浮在水面 命悬一线危急时刻 他来了——一名路过的外卖骑手毅然跳入江中施救最终将女子顺利救上岸在看到警察后他放心地摆了摆手只留下湿漉漉的背影便离开了全网点赞的外卖小哥找到了背后细节令人动容外卖小哥救人后低调离开而他在高桥跳水救人的视频瞬间全网刷屏他也被同事一眼认出“事发后,有朋友将救人的视频发给我,我们一眼就认出是吕炜权!”从十余米的高空跳落江中游了约60米的距离将溺水者迅速拉往岸边非常消耗体力年过五十的吕炜权刚经历了一场手术术后到岗才一个星期左右这对他来说更是危险重重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依然目光坚定“是人见到都会去救人,我可能冲得比较快。”事后,吕炜权受到了慰问表彰和现金奖励这一跃,是本能,更是担当!如果某天你发现外卖还没送到别急也许你的外卖小哥在送单途中顺手救了个人男子非机动车道恶意别车外卖小哥化身“正义侠”近日,在北京街头另一名外卖小哥也化身“正义侠”在14岁女孩路遇危险时挺身而出保护了女孩安全原来这名女孩在非机动车道骑行时遭一名骑行男子疯狂别车该男子多次用车轮挤压女孩将其逼入机动车道导致女孩险些被撞!这时路过的外卖小哥孟世祥仗义出手斥退了该男子经调查警方已对违法人员李某某处以行政拘留14日的处罚外卖小哥也受到了多方表彰和奖励其实,这已不是孟世祥第一次出手助人当被问及缘由他满怀感激原来这份温暖的背后是沉重的责任——他两年前来北京是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儿子治病在漫长艰辛的求医路上无数陌生人的善意曾照亮他们前行的黑暗这些温暖被他铭记于心也化作了行动❤️❤️❤️正是无数点滴的温暖力量最终汇聚成了照亮他人的星辰大海而这份被传递、被放大的光与热又在继续温暖更多的人……
广州国际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李剑锋摄/光明图片2024年中山游博会现场。中山游博会组委会供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近日,历经三年闭园改造的广州白云“星纪世界·南湖乐园”开园,标志着国内首个RPG(角色扮演)科幻主题乐园落地广州,十二大科幻主题区域、超百款剧情任务等广受欢迎。广东佛山祖庙通过研学课程及数字藏品开发,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构件,上榜“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当前,广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通过政策引导、机构探索与企业创新,构建“非遗+科技”“文旅+数字”“游戏+文化”等多元融合生态,不断探索文化创新发展新路径,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审批“瘦身”,营业性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在广州市黄埔区,一场以黄埔军校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历时300多天打造的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以一句“到黄埔去”瞬间点燃现场。该剧以黄埔军校历史文化为脉络,分为五幕,运用全息投影、虚拟互动等技术,结合景观复原、虚拟现实、舞美灯光等现代声光电技术,回溯与凝望黄埔军校历史。“当全息投影将战火与硝烟投射在舞台上时,我几乎忘记了呼吸。立体环绕效果会让人觉得自己不是观众,而是历史的见证者。”观众刘先生看完演出后表示。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黄埔!黄埔!》累计演出425场次,观演人数16.4万余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广州大剧院歌剧厅内坐满观众。有人在仔细浏览《湾顶月明》的剧情简介,也有人在和朋友交流,后排则有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望远镜,期待着好戏上演。作为一部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创作的歌剧,《湾顶月明》将不少科技元素融入场景设计中。“我们的舞台主体可以旋转、移动,就像一个小岛。”《湾顶月明》总导演陈蔚表示。为推动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广州聚焦破解文旅体行政审批体制机制障碍,为审批流程“瘦身”、政务服务“强身”,推出行政审批改革“文旅体一证通”,根据不同类型对象,分别实施“穗园通”“穗演通”。黄埔区、番禺区在全市率先担负起推进“穗园通”“穗演通”落地的责任。“推进‘文旅体一证通’,让营业性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平稳有序。”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华介绍,相关改革不是简单“减材料”,而是聚焦企业痛点,推动实现数据共享、监管协同。如今,相关改革探索逐渐获得市场认可。据统计,2024年,黄埔全区规模以上文化类企业达251家,营收790.33亿元,同比增长13%;全区文体娱市场主体达5072家,同比增长17.03%。科技赋能,夜游从“观看”转向“参与”夜幕降临,广州萝岗香雪公园被五彩斑斓的花灯装点得流光溢彩。今年元宵节,香雪公园首次举行灯会,在传统灯会的基础上,巧妙融合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的赏灯体验。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加持下,此次灯会特别推出了“非遗梅花精美小花灯”。游客对着小花灯下的吉祥物扫码,手机上即可呈现实景3D视频,把“花海”与“灯会”带回家。传统夜间旅游受限于光线、视野等因素,难以充分展现景点魅力。而近年来兴起的沉浸式数字夜游受到市场追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广东夜游搜索量、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能为夜间旅游带来哪些变化?在广州励丰文化华南展示中心一块电子屏幕下面,游客只要对着屏幕上的字挥手,就会有各类交互的画面出现;再往里走,一位“守护森林”的老人,用悠长的声音与游客对话:“你们来了!这里每一片叶子都在折射着生命的灿烂,每一束光芒都在讲述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在这里,参与者可体验沉浸式光影特效作品,无需佩戴穿戴设备,就能感受到或美妙或震撼的虚实融合体验效果,通过互动游戏体验神奇的科幻世界,享受美妙的文化艺术,感受科技带来的震撼和惊喜。“我们非常看重夜间文旅经济,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能够创造增量市场。”励丰文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聚焦“场、馆、秀、游”四大业务板块,参与打造了南宁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一批创新文旅项目。“全国演出剧场十分火热,声光电设备更新是刚需。无论是固定剧场还是临时演唱会,科技化舞美设备的采购需求持续释放。”该负责人说,要以IP为核心开发新型沉浸式产品,通过科技手段重构传统场景体验,利用光影技术、互动装置等,让夜游从“观看”转向“参与”。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淼表示,黄埔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模式,开展“文化配送”相关活动。创新驱动,游戏游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画面里,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仿佛触手可及;转眼间,又切换到未来感爆棚的场景,科技感十足的建筑、飞驰的悬浮汽车,让人瞬间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家大型主题乐园里,来自广西的青年游客曾先生和女友一起体验了“动感舱”游乐设施。这是由广东金马游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虚拟沉浸式游乐项目,集封闭式六轴动感舱、影音和特效于一体。该项目融入在地文化,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风光与未来感十足的场景相结合。乘客游玩时佩戴3D眼镜,由动感平台根据内容情节逼真地模拟出晃动、倾斜、急速下坠等动作,为乘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此外,该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迭代,研发制造出“黑暗乘骑”等多项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品。“我们掌握了先进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远销到欧美等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剑晖说。王剑晖介绍,他们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就“基于双目深度相机的手势互动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AI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手部关节的空间坐标信息,再识别出特定的交互指令,将进一步提升并丰富产品的交互体验,让更多文化主题元素融入产品当中。“2022至2024年,我们投入超3亿元资金直接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王剑晖表示。这是广东省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国游戏游艺产业的发源地,中山市2024年游戏游艺行业产值约40亿元,形成多家品牌企业集聚的格局,推动游戏游艺研发、设计、展示、交易、生产、检测、版权、体验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层“密码”,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广东省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发展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市积极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成立跨部门协调机构统筹资源,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攻关与业态创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包容审慎监管与容错机制,将融合创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本地游戏游艺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更推动这一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升级。”该负责人说。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正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起“科技赋能文化、文化反哺科技”的良性循环。从黄埔军校的数字化重生到中山“游艺发源地”向“国字号”品牌矩阵跃升,从政策创新的制度供给到产业融合的生态构建,广东正在书写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