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5小时的患者,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活”过来了。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专家团队表示,患者心跳骤停后,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急救小组一个多小时的连续高质量心肺复苏是患者成功脑复苏的关键! 7月12日早上8点31分,一名年仅31岁的年轻男性突发意识不清,摔倒在地,来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就诊时患者已经出现深度昏迷,严重休克,瞳孔散大,无法测出血压脉搏,考虑呼吸心跳骤停。急诊医学中心庞玲品主任带领急诊应急快速反应小组立即进行心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同时请心血管病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中心会诊,协同抢救。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陈建英会诊后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性较大,立即为其进行股动脉股静脉置管穿刺,开通生命通道,随时准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和安装体外膜肺循环支持(ECMO)。抢救小组成员10多人轮流对其进行持续心外按压,10多次的电除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仍然没有生命恢复的迹象。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争夺战......为患者进行股动脉股静脉置管穿刺 经紧急讨论,由于心脏停跳接近2小时,为满足组织器官的灌注,先安装ECMO,再行急诊PCI。重症医学科主任邓烈华获悉情况后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孙小聪教授带领的ECMO团队,在自动体外按压机保持有效的心外按压条件下,迅速给患者安装了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生命支持装置——ECMO。为患者急行ECMO穿刺置管 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建英说:“为患者扩张冠脉血管后,患者立即恢复了心跳。” 患者在ECMO生命支持下,通过CT检查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立即送介入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PCI。此时时间已过了近4个小时,心电监护仍提示持续室颤。在当日中午12点24分送至介入室时,陈建英主任介入团队早在介入室等候,冠脉造影可见钝缘支近段99%阻塞,左冠脉血流缓慢。陈建英主任团队考虑到患者极其年轻,31岁,结合冠脉病变特点,对钝缘支施行药物球囊扩张术,并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左侧冠脉血流正常。随着1次电除颤后,患者心跳完全恢复正常。经过医院急诊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病中心等多学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缝隙的衔接,至此心脏骤停5小时的患者,终于起死回生,再创生命奇迹。为患者PCI术中 患者术后返回ICU病房继续行机械通气、脑保护、营养心肌、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抗感染、成分输血、促醒等综合治疗。最终,患者自主心律得以恢复,心功能亦逐渐恢复,并在7月16日撤离ECMO支持,7月30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8月4日顺利转入结构性心脏专科继续康复治疗。 医者仁心,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下,停跳5小时,经过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将患者年轻的生命从死亡边缘抢回。面对每一位病危的患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竭尽全力,挽救每一位生命。近年来,医院医院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的战略定位,全力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凝练区域医疗服务差异化优势,加强危急重症五大中心建设和一体化重症体系建设,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多学科救治团队建设等工作,始终围绕快速反应、精准研判、高效救治,不断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规范诊疗行为,推动医院疑难危重诊疗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8月7日,省海洋综合执法北部湾联合巡航的第四天。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直属三支队、湛江、茂名、阳江市县海洋综合执法队伍继续开展执法巡查,重点对外省籍渔船、养殖船开展检查,继续严厉打击海上走私、偷渡、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倾废等涉海涉渔违法行为。琼州海峡、北部湾海域海上值守力量继续得到强化,琼州海峡、雷州流沙、遂溪草潭——江洪、廉江安铺——龙头沙等4处重点海域各部署1艘300吨级以上执法船开展巡查值守。中国海监9080执法艇协同中国海监9068船、中国渔政44605船在北部湾粤桂交界廉江、遂溪海域开展海上执法检查。今日,粤西片各级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共出动执法船艇39艘次,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航时21小时、航程336海里,登临检查船舶60艘,劝阻作业渔船进入跨省区交接海域46艘次,查获涉嫌违法违规船舶12艘,查扣福建籍拖螺渔船2艘,在安铺港口清理非法流刺网4张,约800米,发现流沙雷州徐闻交界海域定置网150余张。END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疫情期间安全采购物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外出采购需做何准备?进入超市、回到家中,都要注意什么?收到快递后该怎么处理?一图看懂↓来源:央视新闻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施显彪审核:吕小兰
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风险,共同筑牢群防群控防线,经研究,决定从8月7日起暂停市区各公园、公共场所的广场舞、团体操、聚集唱歌、下棋打牌等聚集性活动。请进入公园的市民朋友自觉做好扫场所码、入园测温、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等防控措施。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防范意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 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2年8月7日来源: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疫情期间,垃圾增量更加明显。特别是医疗废弃物急剧增加,如使用过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以及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二次感染。那么,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工作该如何进行呢?一要进行明确分类。疫情期间产生的垃圾,尤其是废弃的口罩等医疗废弃物,应明确为特殊有害垃圾。对这些垃圾,要投放在居民小区、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置的专门特殊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内。要按照危险废弃物管理要求,对这些特殊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禁止将医疗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污染口罩做到全程密闭、无害化处置二要加强防护措施。尽量不碰可疑的东西。丢垃圾时,如果一定要掀垃圾桶盖,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三要做好及时消毒。使用的废弃口罩,应进行消毒。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家庭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应严格消毒并采取袋装密封投放。要做好特殊有害垃圾专用收集容器、运输车辆及装载工具等的冲洗消毒。保持整洁美观,避免细菌滋生。四要做好公共卫生。要统筹做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排查,清除暴露垃圾堆放点。定期对公共场所、重点部位进行全域喷洒消毒。做好垃圾分类,就是把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理能力用在疫情防控的刀刃上。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做好垃圾分类,也是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应有之义。来源:网信湛江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施显彪审核:吕小兰
10日05时,今年第7号台风“木兰”(热带风暴级)中心位于湛江市区东南方约28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2百帕。预计,“木兰”将以20~2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趋向海南到粤西沿海海面,将于10日中午到傍晚正面袭击雷州半岛(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左右)。受其影响,10日至11日我市有一次大到暴雨的降水过程,过程累计雨量60~100毫米,局部120~150毫米;我市陆地平均风力8~9级阵风10级,沿海海面平均风力9~10级阵风11级。请有关方面继续做好防御台风各项工作。湛江市气象台8月10日5时40分发布。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