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第四届)《中国文化百强县》在北京大学发布雷州市在众多候选县级行政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上榜的3个县(市)之一《中国文化百强县》评选旨在发现、传播、展示中国大陆真正有文化传承的县级行政区,“传承文化、凸显群体、促进交流”。今年是该活动第四次发布,前三届发布时间分别为2019年7月、2021年4月和2024年元月。据了解,本届评选历时近半年,调研覆盖大半个中国,沿用“人文历史”“自然风貌”“风俗习惯”“创新发展”四项评价指标,同时重点考察县域内“国家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4A、5A旅游景区”数量,经由研究对象确认、传播平台搭建,公开数据、第三方数据调查、资料提交、专家意见、媒体测评等阶段实施最终发布。名单全国分布,按省份推出,省内实行名额限制。上榜全国“百强”,雷州何以能?接下来,跟随发布君一起走进这座被誉为“天南重地”的城市林露 摄作为和雷州半岛同名的县级市雷州在这片红土地上显得如此耀眼自古以来是雷州半岛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她是广东唯一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她中国书法之乡也是她雷剧。郭龙碧 摄“岭南古郡,海北奇观”雷州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王岩叟等曾驻足于这片昔日“南蛮之地”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十贤祠。周靖典 摄除了外来名人显赫雷州本土名宦雅士频频涌现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雷祖祠是纪念陈文玉的祠堂被康熙皇帝赞誉为“清廉之卓绝者”的陈瑸大学者陈昌齐等也是土生土长的雷州人他们为雷州留下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灿若繁星的珍贵文化资源据统计,雷州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8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9项、湛江市级15项、雷州市级158项。有文物保护单位19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10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条,省级历史名村2条,传统村落13条,历史建筑64处,古树名木886株。雷州文化藏在一幢幢建筑中三元塔,雷州府治之标志,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塔远眺,雷城风光尽收眼底。三元塔。许荣毅 摄西湖,始建于北宋,原名罗湖,苏轼、苏辙都曾在此醉游作诗,雷州人民为纪念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遂将罗湖更名为西湖。雷州西湖。梁文栋 摄天宁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苏轼谪儋路过雷州寓居天宁禅寺,爱其环境清幽,题下“万山第一”。天宁寺。廖云柳 摄还有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雷祖祠,始建于西汉的岭南古老祠庙伏波祠,始建于宋代末年的粤西名刹高山寺等。雷祖祠牌坊。罗予团 摄雷州文化藏在一项项非遗中其他地区大多钟爱威严的石狮,但雷州人偏爱那憨态可掬的石狗,村口、庙前、道旁、田边,雷州石狗与日月星辰朝夕作伴,守护着雷州人民安居乐业。雷州石狗。陈励 摄在日常的劳动与生活中,雷州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写下来的,成了雷州歌;唱出来的,成了姑娘歌;演出来的,成了雷剧。还有被誉为“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雷州傩舞、风筝节、十三腔、舞鹰雄、雷州飘色、人龙舞、下火海、穿令箭、头禄花灯、蜈蚣舞……雷州换鼓。李春广 摄雷州文化藏在一件件技艺中雷州窑始于汉唐,盛于宋元,衰于明清,是广东著名窑场之一,与广州西村窑系、潮州窑系、石湾窑系并称为广东四大窑系,以生产青釉瓷为主,产品多为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雷州窑陶瓷作品。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还有雷州灰塑雷州木雕、雷州蒲织……雷州灰塑。冼汉文 摄雷州木雕。刘芳 摄雷州蒲织作品。冼汉文 摄如今,雷歌、雷剧、雷州石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乌石蜈蚣舞、沈塘人龙舞、雷祖崇拜、雷州风筝节、雷州蒲织技艺也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剧演出。刘芳 摄在这里,一砖一瓦皆古韵雷州的文脉传承就像一条永不断裂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绵延不断 生生不息来源:湛江发布融媒体编辑:刘智健责编:朱姗娜审核: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