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荔枝便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如苏轼所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广东是中国第一大荔枝产区2025年荔枝产量预计将超过200万吨↑这是6月5日在广东茂名高州一处果园拍摄的挂满荔枝果的荔枝树。↑6月5日,在广东茂名高州的一处果园,游客准备采摘荔枝。↑这是5月19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拍摄的荔枝果园(无人机全景照片)。↑6月5日,在广东茂名高州一处果园,果农采摘荔枝。荔枝具有“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性,对运输要求极高。在锁鲜技术和航空运输的助力下,荔枝热销国内市场的同时,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分拣即将运往海外的荔枝。↑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分拣荔枝。↑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即将运往海外的荔枝进行称重。↑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荔枝进行预冷处理。↑这是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拍摄的打包好的出口荔枝。↑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将荔枝装入放置了冰块的冷链车。↑6月4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搬运打包好的出口荔枝。目前,我国的荔枝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在阿联酋刚刚抵达迪拜机场的中国岭南荔枝仍带着新鲜清香便迅速登上了温超集团超市的果蔬货架↑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仓库,工作人员对刚刚空运到货的荔枝箱测温。↑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仓库,工作人员查看刚刚空运到货的荔枝。↑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仓库,工作人员将刚刚空运到货的荔枝搬上货车,准备运至门店销售。每周两批、每批约两吨的鲜荔枝,从广东空运至迪拜,上市后往往仅用三天时间便售罄,在中东市场刮起一阵“鲜甜风”。自4月中旬起,广东的妃子笑、白糖罂等优质荔枝品种陆续上市。今年出口迪拜的最后一批妃子笑6月20日一早抵达迪拜机场,温超员工采用“三班倒”方式提货,确保荔枝48小时内完成“采摘到上架”的全流程。↑↓这是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拍摄的荔枝货架。“我们从不使用防腐剂,依靠低温预冷与冷链运输,保留原始果香与脆爽口感。”温超蔬果采购负责人周强介绍,荔枝运输途中使用冰块保冷,抵达仓库后加派车辆按门店需求即时配送。其中,600公斤的白糖罂在两天内售罄,几乎“秒光”。受益于今年国内荔枝丰收,价格比往年便宜许多。妃子笑每斤售价为19.9迪拉姆(约合40元人民币),果核小、肉厚、糖度高,广受欢迎。↑这是6月21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拍摄的荔枝货架。↑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消费者选购荔枝。为了推广荔枝,温超在线下门店设置了品尝台。工作人员一边递送试吃盒,一边介绍不同荔枝品种的特点:“这个是妃子笑,核小肉多;这个是白糖罂,甜度高、香气浓。”鲜红饱满的荔枝引来众多顾客驻足,现场试吃后纷纷竖起大拇指。促销期间,荔枝摊位前人头攒动,刚补上的几箱很快被抢购一空。↑6月20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小朋友品尝荔枝。↑这是6月21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拍摄的顾客购物车里的荔枝。“主要买家仍是华人,但越来越多阿联酋本地人、东南亚顾客也爱上了荔枝。”周强说,不少当地人整箱购买荔枝作为节日礼品,认为这是“来自中国的顶级水果,体面又好吃”。在推荐下,不少顾客将荔枝顺手放入购物车。“这个荔枝真的太甜了,跟我们在菲律宾吃的完全不一样!”一名菲律宾裔顾客试吃后立即买了两盒,“我想带去办公室和大家一起分享。”↑6月21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菲律宾裔顾客品尝荔枝后竖起大拇指。↑6月21日,在阿联酋迪拜温超超市,消费者品尝荔枝后竖起大拇指。今夏一颗颗岭南荔枝跨越千里即摘即达成为中东消费者夏日餐桌上的“鲜甜名片”—— 镜头对话 ———— 编者按 —— 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部署属地重点网站平台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处置力度,切实保护企业网络合法权益。针对企业维权难点堵点,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属地重点网站平台开设线上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提供受理范围、举报要件、举证要求等举报指引,按照“专人负责、优先办理、全程跟踪、限时办结”的原则快速受理。在提高举报处置效率方面,要求属地网站平台第一时间处置显性网络侵权以及事实清楚、举证充分的举报,并完善网络侵权信息分级分类处置举措。接下来,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加大对涉企网络侵权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要求属地网站平台及时通报涉企侵权举报受理情况及典型案例分析,引导企业精准有效举报。今年,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将建立多部门涉企网络侵权举报联动机制,大力整治“自媒体”乱象,帮助企业维护网络合法权益,同时将联动开展涉企侵权举报受理处置与网络辟谣,及时协调回应澄清,消解不实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涉企网络侵权信息线上举报渠道指引一、举报国内备案网站平台侵权信息,可向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举报渠道如下: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http://www.12377.cn/jbxzxq/ql_web.html二、举报省内备案网站平台侵权信息,可向广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举报渠道如下:1.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举报专区:http://rp.gdjubao.cn/web/pc/#/ubmit?type=102.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请从“我要举报”栏目点击进入后,在专项举报“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举报专区”提交举报。(举报咨询热线:020—87100100,仅提供举报咨询服务,如要举报请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之一提交网络举报线索)三、可直接向相关重点网站平台举报,如可在腾讯微信公众号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然后选择“投诉”。查询网站备案地方法步骤一:搜索“工信部备案查询”,进入“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http://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点击“ICP备案查询”。步骤二:输入要查询的网站域名,如“qq.com”。步骤三:填充拼图进行安全验证,如有备案,将显示具体备案信息,如“粤ICP备”为广东属地备案;如无备案,则显示“暂无数据”。
2025年6月27日辟 谣广东肇庆、云浮通报目前水质正常、供水正常详情:近日,受暴雨洪水冲刷尾矿影响,广西境内柳江出现锑浓度异常情况,网上随之出现“广东肇庆、云浮水源被污染无法饮用”等信息。经核查,上述网传信息系谣言。6月26日,广东肇庆、云浮均发布通报称,目前西江肇庆段、云浮段及饮用水源水质均正常,肇庆西江沿线各水厂、云浮各水厂出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两市供水正常。目前,肇庆市、云浮市已及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Ⅲ级应急响应,加强水质应急监测,科学应对处置。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不要恐慌,不信谣、不传谣。(来源:“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科普暴雨洪水过后就安全了?这些隐患同样危险!详情:洪水过后没有开封过的饮料、矿泉水,赶紧扔!当洪水接触到饮料瓶时,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能通过狭窄的空间(如瓶口螺纹处)自动流动,就算不打开瓶盖,脏东西也能从瓶子里进去!除了泥沙,洪水可能携带农药、化肥、工业废水等各类污染物,这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污染性,都会进到饮料瓶子里去!洪水过后切勿直接饮用河水、地下水等各类生水。要将水煮沸后再饮用。同时,要清洁装水的容器,如缸、桶、锅、盆等,以防污染。煮饭、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应使用干净水源。洪水还可能导致食品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因此,不要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这会增加感染水源性疾病的风险。要避免食用任何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应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也不应食用淹死或病死的动物。尽量不食用剩饭剩菜,冰箱如断电,冰箱中的食物最好就别吃。洪水过后,往往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这两类要当心。一要警惕虫媒、鼠媒等传染病,即老鼠和虫子传播的疾病。住所纱窗应及时进行修补,可使用蚊帐等防蚊虫。室外建议穿干爽的长衣裤,暴露的皮肤涂抹防蚊剂,扎紧裤腿、袖口防虫类叮咬。二要谨防感染皮肤病。暴雨过后,蹚水容易让细菌从皮肤毛孔趁虚而入。应第一时间擦干身体,防范真菌和细菌感染。清污时,如果被污水、泥沼中的锐利、坚硬漂浮物划伤,感染风险大。需尽量先用干净的水源冲洗伤口。如果伤口不是特别深,可先用碘酒、酒精等进行消毒,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简单处理后,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通 报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详情: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重拳打击编造虚假灾情、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6月26日,公安部公布8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案例一:左某明编造传播“云南芒市地震4.7级,余震超千次”灾情谣言案。案例二:单某裕等编造传播“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地震5人遇难”灾情谣言案。案例三:李某雷编造传播“新疆和硕县4.6级地震导致房屋倒塌”灾情谣言案。案例四:谢某泽编造传播“河南南阳发生致14人遇难火灾”火情谣言案。案例五:赵某洛编造传播“河南南阳宛城区麦田着火”火情谣言案。案例六:黄某凤编造传播“广西桂林灵川县突发山洪13名露营者被困”灾情谣言案。案例七:王某龙编造传播“重庆地铁滩子口站发生坍塌”险情谣言案。案例八:廖某臣编造传播“广西阳朔县兴坪镇在建桥桥梁桥墩垮塌”网络谣言案。(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详情: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