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核酸阴性检测证明

据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彭韵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返乡人员要持有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够返乡。当地基层政府要对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好隔离场所和检测能力的准备。 根据《关于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强保障六项措施。其中提出,要加强返乡人员管理,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落实责任制,对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登记造册、健康监测和异常状况处置等工作。

2021-01-21 10:48:40
新闻图片
整治非法养殖设施 守护蓝色海湾

蚝桩清理现场。记者 林石湛 摄 为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严厉打击近海水域非法养殖行为,1月18至19日,霞山渔政大队、赤坎区调顺街道办等单位联合行动,连续两天对赤坎区金沙湾东面海域的非法养殖设施开展清理整治行动。 行动中,执法人员强制拆除了约200亩的非法养殖蚝桩。面对试图干扰清理工作的养殖业主,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进行普法宣传和思想教育,使他们主动配合蚝桩清理工作。 守护蓝色海湾,人人有责。霞山渔政大队提醒,非法养殖容易造成航道阻碍、破坏海洋生态等恶性影响,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从事海水养殖活动需要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和养殖证。 据悉,霞山渔政大队执法队伍将继续加强海面巡查,发现有违法养殖立即阻止,坚决打击非法用海养殖行为,有效遏制非法养殖行为蔓延的势头,维护正常的用海秩序,确保港口航道畅通,切实做到“还海于民、还景于民”,更高效高质地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2021-01-21 10:57:22
新闻图片
2009年以来 广东累计409.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现在一定要修好枝,不然就会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岁末年初,李果清并没有闲下来,忙了一天后,下午五点多,他才有空回家歇会。 李果清是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绿水村村民,在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四年多来,在广州交投集团对口帮扶下,他种了20多亩茶叶,一年养殖四五批五黑鸡,家庭收入超10万,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在广东,像李果清家庭这样的变化随处可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发展机遇和第一民生工程,率先在全国开启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探索,率先开启相对贫困治理实践,率先构建起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迈出实质性步伐。 村庄有“颜值”更有“内涵” 一幅幅色彩缤纷的墙画绘在红砖白墙之上,主村道两旁的大水塘连绵不绝,岸边草木葱茏……这几年,汕尾市陆丰市桥冲镇白沙村大变样。 2016年正式定点帮扶白沙村以来,省机场集团先后制定了两批帮扶规划,共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古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改造村容村貌,让白沙村从脏乱差的破旧古村变为路通、水有、灯亮的生态宜居乡村。 白沙村是一个缩影。目前,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建有村庄标准垃圾屋(垃圾点)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已实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完成率100%,贫困村所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2277个贫困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均已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9月底,省定贫困村18996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基本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建成一批美丽乡村和精品旅游线路…… 可以说,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的“颜值”全面提升。 不仅如此,不断发展的新业态也为2277个相对贫困村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让这些村庄有“颜值”更有“内涵”。 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在省委办公厅和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打造桑芽菜种植和百香果产业基地及碧乡民宿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搭建了“大平台”;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以螺洞世外梅园为重点,引领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带旺了乡村。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螺洞村建起“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木偶剧场等业态遍地开花…… 2016年以来,广东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3万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9877名,带动贫困户62.8万人。 村民有奔头更有动力 从韶关新丰县马头镇驱车前往大陂村,新修好的两车道水泥路宽阔平坦。进入大陂村,金竹大道两旁竹景婆娑,村委会办公楼宽敞明亮,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村民公共服务站等一应俱全。 脱贫攻坚让村庄的“颜值”和“内涵”双提升,更让村庄公共服务短板在不断补齐,城里人的一些公共服务,村民在村里也能享受。“覆盖全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善,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配套服务,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居住并创业发展,在家发展致富。”青云村村民陈翠婷说,回乡已经成了新潮流。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参保124.52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共补助建档立卡学生163.9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56.3亿元;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4020元/人年提高到6384元人年以上,增长58%……2277个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中,最直观的体现是村民收入的变化。 湛江廉江市黄竹垌村结合村委利用佛山市禅城区童装制衣的资源优势,建立扶贫制衣车间项目,车间工作的贫困户人均月收入增长约9倍,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合作社分红,加上务工的费用以及各种补贴,2018年雷州那毛村的李喜全家收入超过10万元,成了村里的脱贫“明星”;生态帮扶让揭阳惠来靖海镇资深村全村212户、818位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134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3694元…… 据统计,全省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3980元增长到15148元,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6元,2277个相对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底的13万元增长到33.5万元。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韶关市始兴县红梨村的贫困户叶素华因病致贫,原本年入20万元的他一度负债累累。在叶素华的人生低谷期,省委编办驻村帮扶干部解开了他的“心结”,激发了他干事创业的动力,4年的帮扶,通过发展养鸡事业,叶素华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养鸡年收入近10万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东始终遵循内因外因辩证作用规律,以党建为抓手,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始终把外源式帮扶与内源式脱贫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其进取精神和内生动力,实现自主脱贫。 衔接有经验更有基础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409.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3倍;825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村均集体收入达29.5万元,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近8万名扶贫干部和驻村干部得到培养锻炼。 此外,广东还对口帮扶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14个市州,帮扶93个贫困县摘帽、9747个贫困村出列、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广东力量和广东智慧。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推动广东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积累了哪些经验?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广东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积极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筑牢生态振兴基础。广东省财政村均投入1500万元,深入推进2277个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实现由“局部干净卫生”向“全域干净整洁”、由“美丽乡村试点”向“连片精品线路”转变,贫困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管好扶贫资产筑牢产业振兴基础。广东把扶贫资产管理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内容,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创新实施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扶贫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扶贫资产“三类资产”的监管,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夯实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基础。 ——打造不走工作队筑牢人才振兴基础。广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持续抓好扶志扶智工作,全面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红色村选派第一书记,全省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近6.5万名干部先后参与住村帮扶,5840多名扶贫干部持续攻坚,近10万名村“两委”干部奋战一线,一大批干部得到培养锻炼。 ——建立监测帮扶机制筑牢稳定脱贫基础。广东加强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已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落实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产业带动、小额信贷支持等帮扶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农村低保保障政策,低保覆盖范围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扩展,做到“保人”与“保户”相结合。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2021-01-20 10:37:09
新闻图片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1月18日,阳江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邱志勇率队深入走访我市民营企业,了解村集体经济和农业相关信息,调研学习现代化精深加工、一体化生产销售,规范化生产管理等先进生产模式。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许顺,副主席沈耀陪同。 当天上午,调研组先前往遂溪县广东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集火龙果种苗繁育、基地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销售、农业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企业。邱志勇一行对火龙果精深加工的“酵艺”产品十分赞扬,认为通过加工赋予农产品更多价值,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多重丰收。 随后,调研组来到正大饲料(遂溪)有限公司视察。据了解,该项目是正大(湛江)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配套饲料项目,采用最优良的饲料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监控严密、产品品质稳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邱志勇一行深入了解该企业一体化生产过程以及规范化生产管理。 当天下午,调研组前往广东茗上茗茶业有限公司了解有机茶的标准生产管理,来到茶园视察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绿色、健康茶叶。该企业为帮助茶农拓宽销售渠道,开设电商服务点,教茶农学习直播销售。调研组到廉江良垌镇中塘村了解土地流转情况,该村整合丢荒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种植红橙和沃柑,带动村民致富。 调研组还到廉江石城镇十字路村了解宜居村庄创建工作,到鹤地水库了解水库建成和使用及污染治理情况,到牙英石村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对我市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情况,邱志勇一行在考察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邱志勇表示,此次湛江之行受益良多,阳江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与湛江有许多相似之处。湛江发展农业产业的成功模式,非常值得阳江借鉴学习,阳江市政协将把这些成功经验带回阳江,并继续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职能作用,为继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许顺在调研交流中表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乡村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政协应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建言资政、凝心聚力,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希望两地政协继续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两地政协事业发展上新台阶,更好服务两地经济社会发展。

2021-01-20 10:59:28
新闻图片
立德树人 谱写精心育新人的动人篇章

1月19日,纪念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大会举行,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力续写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新篇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永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等出席会议。 市关工委于2000年4月18日成立,20年来,我市共建立关工组织10799个,拥有关工队伍8万多人,参与建设校外辅导站2172个,拥有辅导员队伍10603人,关工组织实现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全覆盖”,5次蝉联“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工作成绩显著。全市5万多名“五老”同志(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退而不休、接续奋斗,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关爱青少年,谱写了精心育新人的动人篇章。 大会由市关工委和市文明办联合召开,会上,陈云传达了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市关工委主任刘菊作了工作报告,其后大会给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颁奖及通报表扬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遂溪县关工委主任林彬、廉江市关工委主任蔡中舫分别在大会上介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 曹永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五老”和关工委表示崇高的敬意。 会议指出,这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件盛事、喜事、大事。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希望全市各级关工委进一步强化“党建带关建”机制,深入谋划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主动作为,服务大局,不断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增添正能量,希望广大“五老”继续为全市青少年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支持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要以优服务的举措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发展。要以讲奉献的精神营造全社会凝心聚力抓关工工作的良好氛围。要以强组织的保障不断完善关工工作机制。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我市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新贡献。 市关工委常务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关工委主任,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1-01-20 1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