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以实际行动建设“红树林之城” 为美丽湛江增绿添彩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3月9日,我市举行2022年“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驻湛部队首长以及干部、官兵、群众、学生代表分别在坡头区南三大桥桥头海滩、市三岭山森林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掀起全市春季义务植树高潮,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建设“红树林之城”,携手为美丽湛江增绿添彩。上午九时许,潮水刚刚褪下,南三大桥桥头露出一片洁净的海滩。市委书记刘红兵、市长曾进泽、市政协主席李多民、南部战区海军少将副政治委员薛君等领导来到海滩,与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少先队员挥动铁锹,一起投入到火热的植树活动中去。扶苗、铲土、填坑、压实……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干劲十足,合力栽下一株株红树林树苗,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000多株白骨壤、桐花、秋茄、红海榄、木榄等优良乡土树种在此“安家落户”,把海湾点缀得绿意盎然,成为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植树间隙,刘红兵、曾进泽认真了解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总体)规划》编制以及全市造林绿化等工作推进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营造和修复任务,在全市掀起建设“红树林之城”的热潮。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齐心协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当天,我市83个单位共500多名干部在市三岭山森林公园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3000多棵。李勇毅、陈云、谢水明、程凤英、张彬、郑浩然、陈元、宋会勇、张仁建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红树林种植活动。来源:湛江新闻网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3-10 16:39:53
新闻图片
红树林之城的文化味道

湛江非遗正逐渐成为湛江文化标识,为之带来沉甸甸的文化分量。图为湛江龙湾舞狮红树林与这座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迎风搏浪的城市间,激荡起一场触及精神和灵魂的同频共振◎《南方》杂志记者∕蒋玉 发自湛江通讯员∕游海◎本文责编∕曹建民天南重地,南海明珠。2月24日,带着一身倒春寒的阴雨味道,动车停靠在湛江西站。一出站,《南方》杂志记者一行就被雷州半岛明媚的早春阳光洒了一身。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从“高铁圆梦”到“五龙入湛”加快形成,从“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到“做优做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不再偏、不再远、不再慢的湛江,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密码是什么?以海鲜味道著称的湛江,它的文化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呢?咸“越是困难越向前”湛江是一座海滨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味道,仿佛每一口吸进的空气里都有盐分。湛江海产丰富、渔业兴旺,“咸”味十足。而湛江最独特的“咸”味却在扎根于海水的红树林。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廉江市高桥镇,面积达37500多亩,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带。保护区里,游客三五成群地在绿意盎然的红树林里徜徉穿行。为什么叫红树林?保护区工作人员解释说,是因为“这种树体内的单宁含量特别高,砍掉一根树枝后,创口会立刻变红。”以伤痕得名的红树林,是森林中的“树坚强”。它的生长环境恶劣到了极致:不稳定的底泥、缺氧的土壤、高盐度的海水、水位涨落变化大等。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们承受着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压力,潮汐让它们极度开放,也极易受伤。任何污染与砍伐都可能破坏它们尽力维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它们还是顽强地扎根,生存了下来。经过千万年与大自然的切磋磨合,红树林竟然生出一种类似“胎生”的繁殖本领。纺锤般的种子,长约十几厘米,直径约两厘米。成熟后,种子并不急着离开母树,而是挂在树上,继续从母体吸取营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时,小“纺锤”就脱离母树,直直落下,插进脚下咸涩的海水泥沼中,很快便可以生根成长。“红树林是天生的战士,任凭风吹海打、胜似闲庭信步;红树林是无私的母亲,包容孕育、慷慨奉献;红树林深知团结的力量,总是手拉手、肩并肩地迎风战浪,凝聚力极强。”湛江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咸味是拼搏的汗水味道,充满汗水味道的红树林也因此承载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特质。不久前,湛江明确提出打造“红树林之城”,深入挖掘红树林精神,把其顽强不屈的意志、激浊扬清的正气、勇于创新的品质、团结奋进的力量,体现在推动湛江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红树林与这座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迎风搏浪的城市间,激荡起一场触及精神和灵魂的同频共振。香“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香,是书香。历史上的湛江虽地处偏僻,却崇文重教,具有历史渊源的古书院遍布,形成了湛江独特的书院文化。如今,湛江有广东六大书院之一的雷阳书院、徐闻县有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立的贵生书院、遂溪县有文明书院、吴川市有茂山书院……这些古书院历经沧桑,虽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书院里的每个角落,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初学子们在此学习的过往,保留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书香。“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天下之生皆当贵重。”“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湛江学风鼎盛背后是书院文化的经久不衰。近年来,湛江重视书院文化的传承,为挖掘、传承湛江文脉,打造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文提升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了一批兼具古书院文脉又带有新时代文明实践血脉的新书院。位于南国热带花园中心地带的湛江市雷阳书院,是上承古雷阳书院文脉倾力打造的广东十件民生实事的十个“岭南书院”之一。《南方》杂志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书院与南国热带花园景观有机融合,书院里窗明几净、水榭游廊、竹影掩映。相关负责人说,书院总占地面积8630平方米,目前已有藏书22104册,书院涵盖图书阅览、非遗文化展示、学术交流、文创、百姓舞台等多种功能,不定期举行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公益讲座、研学活动等,成为当地群众的文化家园。无独有偶。在雷州市区,雷阳湖畔、茂德公鼓城旁,一座临水而建的仿宋式红木及仿木结构书院,已经临近完工。这是雷州市兴建的擎雷书院。“雷州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雷州的历代书院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丰富,如元代海康学宫和明清时期的雷阳书院、濬元书院等等”湛江市政协原主席、擎雷书院建设项目统筹策划负责人邓碧泉说,建成后的擎雷书院,将集研究、讲学、藏书、祭祀、培训、传播于一身,开展文献收集、史料辨析、民间调查、民俗考察、方言研究等具体工作。书院不仅是传统人文教育的基地,也是独特的文化符号。上千年来,湛江古书院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孕育了多少人才大多已不可考,但雷州半岛崇文重教的书院文化却实实在在地传承下来了,留下一片文韵无边。醇非遗里的文化分量春秋称百越,战国归楚界,秦时属象郡。历经2000多年,雷州半岛一直是多种文化的汇聚地,土著文化、中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催生出独具一格的雷州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俗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出湛江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悠远深厚的非遗文化所带来的深沉醇厚,是湛江文化味道的又一种独特滋味。在湛江市南国热带花园,数根浮雕柱将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吴川飘色、廉江舞鹰雄、雷州石狗等湛江特色非遗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的手作博物馆,将蒲织、灰雕、陶艺、蜡染、漆器等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技艺,一一陈列;在赤坎区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种非遗展示和介绍也得到社区居民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在位于雷州市的茂德公鼓城,傩戏带着“雷州换鼓”的神秘谜题传递着湛江人对先民智慧的敬畏;而久负盛名的湛江年例,也伴随着飘色、穿令箭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动,而令人赞叹不已……“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形式。”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湛江市已经建立国家级非遗名录8项、省级非遗名录41项、市级非遗名录65项;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50名、市级95名,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机制。湛江非遗火了,火在传承,火在创新。这一抹来自岁月深处的沉淀,正逐渐成为湛江文化的标识,为以往所谓的“蛮夷之地”带来沉甸甸的文化分量。甜“德美湛江”小游园里,黄发垂髫相互逗趣;城市书房中,读者在沉浸式阅读;马路上,红马甲志愿者为路人耐心指引方向……清雅净美、修身养性,这些温馨的场景如今在湛江时常可见,汇聚成一派文明的温馨景象,恰恰构成了湛江文化里的一抹甜润之味。在湛江,利用街头巷尾、小区外围等边边角角的闲置开放空间在群众家门口建立起来的小游园越来越多,推窗见绿成为群众生活常态。除了茶余饭后去小游园散散心,随着湛江市民文化需求的提高,城市书房、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亦成为他们的驻足之地。1430平方米,湛江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成为湛江公共文化基础扎实的最佳诠释。数据显示,目前,湛江共建有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2个、公共文化馆11个、博物馆13个;建有图书馆分馆68个、服务点132个,建有文化馆分馆81个,服务点197个,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衡配置。1943个行政村(社区)采取“1+N”模式,以农村现有戏楼、文化楼等为主体,采用多点结合、资源共享的办法,低成本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多功能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以化人。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湛江好人”成为湛江独特的城市风景线。雷州乡村医生李桂连续35年看望孤寡老人,徐闻渔民简学、胡娇英、姚同、姚继武在茫茫大海中冒着生命危险一举救岀7名海上遇险渔民,硇洲岛岛民豆碧珍坚持诚信经营,热心服务岛民,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一个个善行义举温暖了这座吹着海风的港城,散发出平凡人身上的小城大爱精神,擦亮了“德美湛江”品牌。来源:南方杂志社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3-10 16:39:53
新闻图片
2022全国两会好声音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澎湃新闻、正观视频等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3-10 16:39:53
新闻图片
湛江党政军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以实际行动建设“红树林之城” 为美丽湛江增绿添彩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3月9日,我市举行2022年“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驻湛部队首长以及干部、官兵、群众、学生代表分别在坡头区南三大桥桥头海滩和三岭山森林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掀起全市春季义务植树高潮,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建设“红树林之城”,携手为美丽湛江增绿添彩。 上午九时许,潮水刚刚退下,南三大桥桥头露出一片洁净的海滩。市委书记刘红兵、市长曾进泽、市政协主席李多民、南部战区海军少将副政治委员薛君等领导来到海滩,与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少先队员一起挥动铁锹,投入到火热的植树活动中去。 扶苗、铲土、填坑、压实……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干劲十足,合力栽下一株株红树林树苗,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00多株白骨壤、桐花、秋茄、红海榄、木榄等优良乡土树种在此“安家落户”,把海湾点缀得绿意盎然,成为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植树间隙,刘红兵、曾进泽认真了解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总体)规划》编制以及全市造林绿化等工作推进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营造和修复任务,在全市掀起建设“红树林之城”热潮。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齐心协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当天,我市83个单位共500多名干部在三岭山森林公园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3000多棵。 李勇毅、陈云、谢水明、程凤英、张彬、郑浩然、陈元、宋会勇、张仁建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红树林种植活动。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23:22:22
新闻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宁凌建议支持湛江创建国家级“红树林之城”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23:22:22
新闻图片
在湛全国人大代表建言新能源产业发展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见效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23:22:22
新闻图片
徐闻县消防救援大队“拼命三娘"陈小雅获评广东省“三八红旗手"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23:22:22
新闻图片
打造湛江与海南联动发展先行区 徐闻党政考察团问计珠海江门寻良方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23:22:22
新闻图片
刚刚通报!阳江一确诊病例5-7日在广州活动

3月9日“阳江江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江城区发现1例新冠确诊病例具体通告如下↓ ↓ ↓阳江市江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城区居民群众:2022年3月9日,江城区发现1例新冠确诊病例。为进一步精准科学实施疫情防控,根据当前疫情防控需要,现就有关疫情管控措施通告如下:一、严格划定封控管控区。将伴湖豪庭小区1栋、碧桂园钻石湾小区1栋、东汇城商业区设为封控区;将东汇城(除商业区外)、盈信广场、伴湖豪庭小区、碧桂园钻石湾小区设为管控区;将东至新江东路、西至阳江市体育路、南至高凉路、北至新江北路设为防范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措施;管控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防范区实行需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出行。二、严控聚集性活动。江城区暂停大型会议、活动、论坛、培训、演出、展销促销等聚集性活动。强化重点场所防控,江城区娱乐场所以及网吧、电影院、健身场所、酒吧、足浴店、棋牌室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餐饮场所取消堂食。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三、配合核酸检测。江城区将视情况有序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其中防范区内从2022年3月9日起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请全体市民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遵守采样检测点的现场秩序,做好个人防护。四、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开阳江市,确需离开的,自2022年3月9日起,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江城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落实非必要不离开阳江市的要求。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不扎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生活习惯。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上措施自公布之日2022年3月9日6时起执行,后续将根据我区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咨询电话:江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3101223。江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3月9日//广州部分区域开展核酸筛查//3月9日广州疾控发布通告外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于3月5日—7日在广州市活动为做好疫情防控即日起广州市在相关区域启动人群核酸筛查工作具体通告如下↓ ↓ ↓关于在我市部分区域开展人群核酸筛查的通告3月9日,外地通报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于3月5日至7日在我市活动。为做好疫情防控,即日起我市在相关区域启动人群核酸筛查工作。请市民朋友配合做好街道、社区、单位采取的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前往核酸检测点请携带身份证,并做好个人防护,遵守检测点的现场秩序,不交谈、不聚集,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28号)要求,请广大市民朋友及来(返)穗人员进一步配合做好以下防控措施:一、密切关注政府和疾控等部门发布信息。密切关注个人健康码状态以及手机短信提醒,按照指引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穗人员主动报备。来(返)穗后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酒店主动报备,配合落实好健康管理措施。三、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所在居委(村委)、所在单位或所住酒店,及时就近至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就诊过程中请做好个人防护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四、强化防护意识。持续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出入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扫码、亮码、测温等防控措施。//广州多个场所暂时封闭//3月9日广州天河城、广州动漫星城广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接广州市政府部门通知因疫情防控需求采取“暂时封闭,不进不出”的临时管控措施3月9日上午11时许广州越秀区环市路的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及一楼的友谊商店暂时封闭大楼暂时“不进不出”来源:广东发布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3-09 16: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