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中秋假期湛江西站发送旅客3.83万人次 客流总体平稳顺畅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9-13 21:23:07
新闻图片
金秋开学季 广东海大逾万新生顺利入学报到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9-13 21:23:07
新闻图片
中国跨度!“我们这十年”主题宣传片发布

我们跨越峡谷、高山,也跨越江海、沙漠,更跨越天地。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  10月,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回首我们这十年,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来源:网信中国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9-13 17:52:23
新闻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美丽中国展新颜——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色答卷”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  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荷红苇绿。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这意味着,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了繁殖地。这是在白洋淀淀区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2022年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华北明珠”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  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  9月1日,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里一个展位上,3000多张照片引人注目——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民邹毅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地点的天空。2013年2月的照片里,灰蒙蒙的色调占据了大多数画框。今年2月,蓝天已经成为照片中最亮丽的风景。  1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  天更蓝。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水更清。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家园更美。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在贵州省贵阳市国家级森林公园,村级林长郭健用手量一棵树的直径(2022年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前些年,贵州的母亲河乌江一度拉响生态警报。经过多年治理,2021年乌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乌江流域磷矿资源富集。乌江治污,难在治磷。贵州在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三磷”整治上突出刚性措施,通过实施一揽子污染防治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乌江磷污染问题。运载磷矿石的货船沿乌江航道顺流航行(2021年11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换回蓝天常在,全国近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6.8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为守护碧水长流,各地新建污水管网9.9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088万吨。  为留住鸟语花香,约1/3的行政村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农业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10年来,越织越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制定修订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法律,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内,一只大熊猫在树上休息(2022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生态警钟需要长鸣。守护绿水青山,要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初秋,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依然绿意葱茏、生机勃勃。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沟景色(2022年6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地处祁连山生态系统中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度无序无度开发,造成冻土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态破坏。2017年7月,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百人被问责。  痛定思痛,甘肃以“断腕”决心狠抓整改。如今,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陕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腾格里沙漠污染、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坚持问题导向、曝光典型案例、精准有效问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海南,约七分之一的陆域面积圈进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内,山里农民搬出来,小水电站退下来,电子围栏架起来。  今年初,喜讯传来: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再添一只婴猿。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从之前的只有不到10只恢复至5群36只。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2021年5月拍摄的海南长臂猿B群幼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右上图为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左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姬蛙(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右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蛇雕(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新华社发  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大山深处的毛纳村不砍树、不占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村民王琼香说,她的茶园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毛纳村家家户户种茶脱贫致富。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茶农在茶园采茶(2022年4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推动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划分4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本建立起一套全地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了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勒那村,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在巡护(2021年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2021年9月27日利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豹影像(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一系列制度举措有力护航,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游客在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入口处参观(2022年4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这是2022年7月11日拍摄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是中国的庄严宣告: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事不避难,久久为功。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这是贵州省威宁县平箐光伏电站和大海子风电场(2018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全民义务植树蓬勃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遍布山林,节约粮食、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美丽中国。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接续努力,必将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家园。来源:新华网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9-13 17:52:23
新闻图片
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题: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刘夏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大局大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进入9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密集举行,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2022年9月1日,工作人员(左一)向参观者介绍微创骨科手术机器人。当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2022年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二届投洽会展馆现场。当日,以“全球发展:共享数字机遇、投资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福建厦门开幕。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再塑中国经济的伟大创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亟待解决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深邃思考,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重要指示:  从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列深远谋划指引经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新飞跃。  10年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却累计下降约34%;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进入“十四五”,我国又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只有把高质量发展主题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才能更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新发展理念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等五个重要文件,件件体现新发展理念,关乎高质量发展。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左一)和大家一起前往治沙点(2019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开启——  以创新驱动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年8月17日,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22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2022年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了2.44%,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天宫、蛟龙、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  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准备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  曾经,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如块块疮疤令人痛心。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  亲自“出题”,亲自“验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大型机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违建别墅群“群贤别业”内进行拆除工作(2018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踏上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正引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上坚定前行。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没想到价格不菲的羊驼玩偶这么受欢迎”“所有六种口味的斯里兰卡红茶都卖完了”“明年我们要申请更大的展位”……  刚刚闭幕的2022年服贸会上,众多海外参展商的心声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扎实推进,中国的市场潜力正在不断激发,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观众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区的文旅服务专题展区游览购物(2022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世纪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复工复产情况。  总书记一路看一路思考:“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专篇阐述。  着眼大局、顺应大势,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谋划——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无论是国内考察座谈,还是出席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阐释和部署。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握好重要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落地。  参展人员在第130届广交会现场(202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举办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扩至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体验按摩电竞椅(2022年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破浪前行,把舵定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时与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观众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参观(2021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孟涛 摄来源:新华网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9-13 17:52:23
新闻图片
视界早报·9月14日

9月14日01 湛江帆船帆板运动健儿积极备战省运会02 【喜迎二十大】湛江机场公安百日行动再发力 重拳出击保平安03 花树缤纷满路途 港城秋日美如画04 【喜迎二十大】实施全面健康管理 湛江市健康管理协会助力建设全民健康湛江05 【喜迎二十大】垃圾分类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06 廉江:跑步健身蔚然成风07 我市本周天气以晴为主伴短时小雨 08 【帮帮团·办实事】市民报料霞山龙丁村各种线路乱拉乱搭存在安全 全网热点 1截至9月1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9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上海14例,广东12例,福建11例,天津8例,四川3例,北京2例,辽宁2例,河南1例,云南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188例(四川126例,西藏11例,北京10例,内蒙古8例,山东7例,广东7例,辽宁3例,云南3例,新疆3例,江西2例,广西2例,甘肃2例,江苏1例,福建1例,湖南1例,重庆1例),含3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29例,新疆3例,西藏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湖南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7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6例,本土病例420例(海南205例,西藏67例,四川59例,广东39例,黑龙江16例,内蒙古9例,河南5例,重庆4例,陕西4例,天津3例,辽宁2例,湖北2例,青海2例,上海1例,山东1例,新疆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001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66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31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562例,无死亡病例。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2022-09-13 2中秋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文化和旅游部9月12日公布2022年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来源:新华网 2022-09-12 3两业融合持续深化 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作为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正持续深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通过两年来的试点示范,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取得突出进展,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下一步,将以试点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2-09-13 4台风橙色预警:“梅花”已加强为强台风级 多地将有大暴雨中央气象台9月13日0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已于今天(13日)凌晨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于5:00加强为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南偏东方向大约49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5.5度、东经124.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26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6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30公里。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135中秋档老片受宠喜剧最香 假期三天票房累计3.7亿2022年中秋档共有12部影片定档,冲击三天的假期,其中9月9日当天就有9部影片上映,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最终,中秋档总票房为3.7亿,赢家当属马丽、常远、魏翔主演的喜剧《哥,你好》,票房为1.43亿,“老片”在中秋档也表现不错,《新神榜:杨戬》《独行月球》位列第二、第三名,票房分别为4435.4万、3961.3万。新片中,《妈妈!》《海的尽头是草原》《还是觉得你最好》《狼群》等影片取得不错的口碑。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9-13 体育1 意甲:罗马胜恩波利9月12日,在2022-2023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第六轮比赛中,罗马队客场以2比1战胜恩波利队。来源:新华网 2022-09-132 世界摔跤锦标赛:托尔巴图获得古典式摔跤63公斤级铜牌9月12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的2022年世界摔跤锦标赛男子古典式摔跤63公斤级铜牌争夺战中,中国选手托尔巴图战胜伊朗选手阿里雷扎·内贾蒂获得铜牌,为中国队夺得本届世锦赛首枚奖牌。来源:新华网 2022-09-133 韩聪成为国际滑联单双人滑技术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中国花样滑冰协会12日消息,国际滑联(ISU)当日发布文件,任命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中国运动员韩聪为单双人滑技术委员会运动员委员。来源:新华网 2022-09-134 第三届北京国际帆船赛扬帆金海湖第三届北京国际帆船赛暨北京帆船公开赛11日至12日在金海湖翟墨国际航海中心举行。来源:新华网 2022-09-13 财经快递业个人信息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隐私面单使用量达日均1亿单 近日,国家邮政局联合公安部举行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经过各部门和全行业上下共同努力,快递业个人信息保护取得积极进展。隐私面单在行业内全面推广,日均使用量达到1亿单左右;累计侦破窃取、贩卖寄递信息案件189起;寄递企业信息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来源:人民网 2022-09-13中秋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共揽投快递包裹超17亿件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今年中秋假期(9月10日-12日),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共揽收快递包裹8.52亿件,与2021年中秋假期相比增长0.24%,日均揽收量与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相比增长24.8%。其中,投递快递包裹9.31亿件,与2021年中秋假期相比增长0.11%,日均投递量与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相比增长37.9%。来源:人民网 2022-09-13民航平均客座率超六成从中国民航局获悉,中秋小长假,全国预计保障各类航班18091班,同比2021年、2020年、2019年中秋假期下降45.51%、59.06%、62.39%。中秋假期,全国航班正常率预计为98%。民航共运送旅客预计128.3万人次。民航平均客座率62.52%,同比2021年中秋假期提高2个百分点,比2020年、2019年中秋假期分别下降19个、21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各地倡导就地过节,旅客出行意愿较低,民航旅客运输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未出现节日出行小高峰。来源:经济日报 2022-09-13北京:重点景区中秋假期接待游客383.3万人次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2年中秋节假期,全市199家重点旅游景区(地区)累计游客接待总量38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累计营业总收入27107.1万元。全市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营业收入17883.8万元。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9-13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编辑:周育宽 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吴秋亮 罗永强

2022-09-14 08:00:21
新闻图片
中科炼化狠抓新产品研发优化运行 促进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9-12 22:39:47
新闻图片
湛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市区公园成为市民度假休闲热选地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9-12 22:39:47
新闻图片
【网络中国节·中秋】硇洲岛:赶海合家欢 中秋“渔家”乐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9-12 22: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