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工船和网箱融合设计
适用于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
动力定位+自主航行,可游弋养殖自航避台
绿色能源驱动
8万方水体集约化超大规模养殖
全流程智慧化监测投喂……
3月28日,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举行下水仪式。这艘“海上智慧渔场”承载着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
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
码头边,巨大的平台巍然矗立 红蓝相间的流线型船体在晨光中闪烁着光芒 “湛江湾1号”是湛江湾实验室 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球首个 船型与网箱结构融合、养殖水体自然交换 漂浮式动力定位海域、自航游弋式养殖 及航行避台的大型综合性养殖试验平台 该平台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功能于一体,配备了绿色能源自供给、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锚泊、饲料储存与投喂、平台监测、养殖监测、无线传输等先进智能化系统。平台总长154米,总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分为12个独立的养殖区域,能够同时养殖多种鱼类。 作为深海重器,“湛江湾1号”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极大拓宽海水养殖的生产空间,将为我国渔业养殖行业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提供范本。 据介绍 该平台顺利下水后 将开展系列海上测试 随后驶向南海海域 计划于今年6月投苗养殖 多项技术突破提升深海重器效能 在设计研发过程中 湛江湾实验室研究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 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团队成功突破了超大开口船型水动力优化技术,提高了航速,降低了上浪,增大了甲板面积;突破了船舶和柱稳式结构融合技术以及非等边箱型立柱优化技术,大幅减少了钢材用量,节约了总体造价。同时,团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航行-养殖-航行工况混合式能量分配架构技术,显著提高了新能源占比和能源系统利用效率。 适渔性方面,平台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包括实时监控和调整网衣张力,降低网衣风险;自动化集鱼配合吸鱼泵及侧网多吸鱼口,实现多方向自动集鱼收鱼;多组合、多模块、便捷切换的饲料系统,满足多养殖模式、多养殖鱼种和多养殖规模的饲料需求;高精度、广覆盖、精算法的智慧渔业配置,实现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的可测、可控。
来源:湛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