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气温转暖,儿童手足口病病例数明显增加。”
5月9日上午,记者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医治疗。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接触及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主要在3岁至5岁儿童中流行。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少数重症患者,尤其在小于三岁的儿童,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在发病1-5天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障碍等表现。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对于普通型且无反复高热的患者,采取居家隔离方式,至症状消失后1周便可。针对有疱疹,局部喷可以消肿止痛的药物,采用紫外线照射理疗,多进食温凉食物。皮肤瘙痒且无破溃处,可采用炉甘石洗剂进行薄薄涂抹;而皮疹破溃处则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来进行涂抹。
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建议,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或抚触口鼻前应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除了日常加强防护,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记者:谢思桦 麦俊
通讯员:陈丽琴
融媒体编辑:黄浩然
责编:唐凯明
审核:吕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