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有人身披铠甲,奔赴一线;有人静下心来,深居家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而后被闭环转运到临时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隔离。忽然来到陌生的环境,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焦虑,此时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安慰、支持与鼓励,甚至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保障隔离场所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根据湛江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自5月7日起,我市心理危机干预队的心理专家分头进驻全市各隔离点,为隔离人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吴川鼎龙湾海洋公寓是我市最早启用也是最大的隔离场所,5月6日湛江疫情发生后,这里安置了众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心理援助工作任务繁重。市心理危机干预队队员、市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培训组授课专家、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温财文就是这里的驻点队长。接到指令后,他深夜疾行挺进鼎龙湾,连夜与其余三名队员——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王耀光、霞山区教育局郭晓春主任以及湛江一中心理教师莫晓华制定心理援助工作方案。他们对隔离人员进行分类,利用心理量表全面开展心理评估,摸底排查,并将该隔离点的100多名小学生列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预案,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关注跟进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身健康状况。
(驻点心理专家在讨论工作方案。)
在隔离点,有的孩子哭闹不止、喊叫、要求回家,严重影响其他人员休息,为隔离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队员们指导其家人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通过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成功安抚孩子的情绪,不再闹腾。有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入住隔离点感觉无所适从,情绪低落,有时连饭也不吃。通过队员们的开导,协助其制定每日活动表,鼓励其按目标清单执行,通过自律找回自信,很快适应了隔离生活,每天都能很好地完成课程内容,生活能力也得到提升。
还有的成年人,因为家人及邻居的谴责而产生自责心理,因为担心家中的老人孩子无人照料而失眠,又因为身边曾出现确诊病例总是担心自己也会被感染而产生焦虑情绪……通过队员们的正向引导,逐步理解接纳自己,在房间里做健身活动多了,担心忧思减少了,睡眠也改善了,情绪也恢复稳定了,还鼓励其他隔离人员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心理治疗师王耀光因多日连续工作疲惫到坐着也能睡着了)
(心理专家在接听个案电话)
市心理危机干预总队队长、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唐旭同志也在5.12国际护士节当天到达吴川隔离点巡视工作,慰问队员,并叮嘱他们务必在保护好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心理干预工作,早日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市心理危机干预总队队长、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唐旭到隔离点指导工作)
(听取驻点队员的工作汇报)
疫情无情人有情。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队员每天工作至凌晨,坚守阵地为心灵护航。在他们的努力下,单调、烦闷的隔离生活慢慢充满了温情,隔离人员的情绪也从最初的焦虑不安逐步稳定下来。
心理专家提醒,对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来讲,他们存在染疫风险,会因此感到恐惧,他们面对封闭隔离的难熬时光,会因此感到焦虑不适,所以要积极努力地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平稳度过隔离观察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可及时联系驻点心理医生,也可以拨打湛江市心理援助热线:0759-2352120。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通讯员:温财文
融媒体编辑:周育宽
责编:唐凯明
审核: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