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新闻图片
人民日报头条聚焦湛江 滨海城市的绿色转型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20:30:34
新闻图片
湛江民间环保力量同心共建“红树林之城”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20:30:34
新闻图片
雷州市已对27538人赋黄码 黄码转绿码 你要这样做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20:30:34
新闻图片
“粤菜师傅”工程推动“湛江菜”声名鹊起 拓宽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20:30:34
新闻图片
滨海城市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等项目,有效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候鸟,并利用生态资源推进绿色发展。现在,湛江正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春日里,红树林沿海岸线生长,雷州半岛生机盎然。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利用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深入推进大文旅开发,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压实责任,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湛江地处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上。在雷州市纪家镇,植被丰茂、湿地广布,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越冬。  但在10多年前,纪家镇也曾有人捕鸟。而现在,纪家镇广袤的田野里、海滩上,捕鸟网早已踪影难寻。“最近七八年都没有见过有人捕鸟、卖鸟了,执法部门抓得很严。”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10年间,纪家镇对待候鸟的态度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转变?镇长许健平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候鸟,在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对基层科普宣传力度的同时,当地森林公安也持续多年以高压态势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纪家镇又逐渐成为候鸟乐园。在红树林、滩涂、田间地头,群鸟展翅高飞、悠然觅食。  系统修复,推动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大小不一的红树林湿地,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雷州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在海陆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近年来,湛江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等工程,让红树林面积增长2000多公顷,被称为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  去年6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成为我国蓝碳交易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一交易,可反哺项目区促进生态修复,同时也使周边社区受益。  从开发蓝碳交易项目,到积极探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试点工作,开展适度的林下科普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养殖,打造特呈岛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湛江正持续探索,推动可持续发展。  位于粤桂边界的廉江市高桥镇,拥有超过1000公顷的连片红树林群落,其中大部分位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从1993年起便扎根于此。据他介绍,高桥保护小区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0多个保护小区之一。目前,高桥保护小区已建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站等科研站点,开展了红树林碳汇研究、沿海水鸟监测研究等科研项目。  农旅融合,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3月中下旬,湛江市徐闻县成片的菠萝纷纷成熟,迎来了采摘的旺季。  徐闻菠萝以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而著称——35万亩果田,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推广,徐闻菠萝一年更比一年火。田间地头的“甜蜜果”,变成千家万户的“致富果”、广袤乡村的“振兴果”。  “政府非常重视菠萝生产及销售工作,帮助我们致富。我还计划多租一块地,继续种菠萝咧。”徐闻县曲界村种植户戴智勇告诉记者,他种植菠萝40多亩,今年有20多亩可采摘上市,按目前的价格,今年可收入30多万元。  近年来,徐闻县以菠萝为主题,打造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目的地,做大农旅融合文章。从2016年开始,当地每年都会举办菠萝文化旅游节,采摘、绘画、摄影、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菠萝经济”融合“旅游经济”,让当地人气越来越旺。  据介绍,徐闻县还不断加大相关景区旅游设施配套和景观提升,打造了彩虹路、菠萝驿站、菠萝公社民宿、田洋水杉路、龙门村樟树大道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来源:人民日报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15:39:05
新闻图片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今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通知强调,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着力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职能部门要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推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结合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加强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充分认识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通知要求,要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以案普法力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让典型案例成为全民法治公开课,让社会公众知晓哪些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切实增强宣传实效。来源:司法部融媒体编辑:谢胜强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17:38:40
新闻图片
发展网信事业 总书记强调要更好造福人民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2018年4月20日,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信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网信事业发展过程中,总书记始终植根人民立场,关注亿万网民的诉求,让网信事业更好造福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本文特梳理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网信中国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11:20:10
新闻图片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倡议

目前,我市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本土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切实维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倡议广大市民朋友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切实提高防范意识,积极落实防控措施,共同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铜墙铁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倡导广大市民朋友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抗疫。希望大家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近期到过中高风险区域或者重点场所、接触过阳性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居民,应主动向所在村(社区)报告,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不得隐瞒流行病学史。雷州市封控区群众要做到足不出户,管控区群众做到足不出区、错峰取物,防范区群众要落实“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人员非必要不离开”的管理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希望广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出湛、不出省,减少走亲访友、聚集聚餐,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特别是雷州市民朋友非必要不离开雷州市,确需外出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监测。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扎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被赋黄码人员务必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减少与他人接触,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避免出行,发生异常及时报告。接种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广大市民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发动起来、广而告之、“应接尽接”,切实增强自身免疫力,共筑免疫屏障。特别呼吁60岁以上未接种的市民,尽快接种第一剂次,我市将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安全保障工作。来源:湛江新闻网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唐凯明审核:李建文

2022-04-07 11:20:10
新闻图片
我市召开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新闻联播》融媒体编辑:周育宽责编:施显彪审核:李建文

2022-04-06 2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