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湛江广视网,注册

从《天问》到“问天”,屈原和中国航天的梦幻联动

创建时间:
2023-06-22 21:16:55
编辑:
刘智健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仰望星空的勇气和浪漫,2000多年前,屈原用《天问》叩问苍穹,向宇宙求问真理之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在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中,中华民族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未间断。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下求索。

  屈原的《天问》在一连串的追问中蕴含着勃发的生机。适逢端阳,在追忆屈原的过程中我们也传承着华夏的千年浪漫,星河之下,山海之间,我们脚踏大地,也仰望星空,追寻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

  从“嫦娥奔月”到“天宫建成”,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奏响中国旋律到“北斗组网”指引方向,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空间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造的梦想传递。

  中国航天不仅有追逐梦想的实力,也有专属于华夏的浪漫。曾经古人仰望天际时,有过无穷无尽的思考、迷惑、猜想,于是他们把这些写成故事,讲给孩子。“天宫”“天问”“嫦娥”“祝融”……我们太懂先人对天际宇宙的执着,在终于有能力翱翔宇宙之后,想要回应古人,又想用这种精神照亮后人。

2021年5月24日,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登月半年之后,着陆点附近的五座小环形山分别被命名为: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徐光启。他们,是在我国历史上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月球上,是中国航天人在用他们的浪漫,与古代科学家完成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份浪漫,被中国航天用“赋名”方式,诉说得无穷无尽,诉说得细腻绵远,诉说得荡气回肠。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变革创新精神也伴着穿越千年的月光,在星空中永恒闪耀。

  回顾中国历史,“革故鼎新”的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科技领域,这样的精神也引领着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未知。从屈原的《天问》到现在我们的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无限追求。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第四集《革故鼎新》通过古今遥望的形式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典雅有力与不断发展前进的动感。


来源: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

融媒体编辑:刘智健

责编:施显彪

审核:吕小兰




精彩评论

表情包 发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暂时没有评论。。。
请用手机观看